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671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机制,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范炳良,第八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机制,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授及学生的思考讨论、案例分析、实务操作演练等学习活动,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八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与评价机制,在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阶段,政府应组织力量对公共危机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应设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公正甄别事件诱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同时,还应当进行责任归属、纠纷处理及补偿分配等工作。,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当发生危机之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奔赴现场、深入公众,了解危机

2、的各个方面,收集关于危机的综合信息,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为制定危机处理方案提供基本依据。,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调查内容,1、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 公共危机调查能增加危机决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量,提高危机决策的准确性。危机调查强调针对性和相关性,要求有关证据、数字和记录准确无误。,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调查内容,公共危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危机的经过调查(过程全况) 组织人员深入现场,掌握危机过程的全部显露情况,包括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当事人的具体反应等。,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调查内容,(2)危机的危害调查 了解

3、危机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程度。其中,直接损失包括危机所造成的伤亡情况及人数,损坏的财产的种类、数量及价值。间接损失包括危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等。直接损失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受到重视;而间接损失的调查则很难往往被忽视,尤其是看不到危机对人们心理的负面影响。因此,经常出现对危机的危害程度低估的现象,相应的危机处理措施不到位。通过调查,应确认危机涉及的受害者对象,包括直接的受害者、间接的受害者,调查危机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及他们的态度和要求。,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调查内容,(3)危机的原因调查 危机的原因往往隐藏在一系列表面现象的背后,而只有找到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制定针对性强的危机处理方案,

4、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寻找危机发生的原因时,危机处理小组成员除了要认真进行现场勘察外,还要广泛听取危机现场的受害者、反应者与旁观者的情况介绍与说明。而一旦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调查清楚了,危机当事人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方法,2、公共危机调查的方法 公共危机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 (1)现场勘察法:即通过对事发现场的实地勘察,了解危机发生的相关情况及其后果。为了避免危机发生现场被破坏,危机调查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事发现场。(火灾、矿难、交通等安全事故),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方法,(2)询问法:通过直接询问危机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危机的受害者、反

5、应者、旁观者等,了解危机发生的经过、危害程度,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态度。询问法具体包括面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其中,面谈不仅有利于双向沟通,而且可以通过感知被调查者的表情、语气等了解更多的信息,但面谈费时费力,费用较高;电话访谈则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在极其注重时效性的危机处理中,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无法询问较复杂的问题;问卷调查可以获得较系统的信息,但所需周期较长,花费较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提高问卷调查的效率有很大帮助。,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方法,(3)观察法:即危机处理人员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从局外人的角度观察利益相关者对危机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危机的态

6、度,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可分为局内和局外、参与与非参与) (4)文献分析法:即通过收集大众媒体对危机的报道及利益相关者对危机态度的报道,或者通过查阅已有的文件或凭证,了解有关情况,查找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作用,3、公共危机调查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社会诱因,从某种意义上说,突发事件是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社会制度问题的外化表现。因此,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公开甄别突发事件发生的诱因。独立调查委员会不仅要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检查控制事件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查清事件的性质和责任,提出

7、对事件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更要提出事件处理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议。事件调查报告也应当尽快公之于众,一方面,让民众了解事件真相,以正视听并使整个社会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能在政府管理、组织结构及运作程序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作用,我国目前由于尚未建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和机构,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调查结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很少通过法制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布事件调查报告,因而,现存的事件调查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不少困难,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8、和心理活动。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公开甄别各种后遗症,抚平民众的心理创伤,尽快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机制,案例8-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及核燃料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位于苏联乌克兰地区基辅以北140公里的普里皮亚特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突然爆炸,发生了自1945年日本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核灾难。8吨灼热的核燃料从一个房间流到另一个房间,吞噬了混凝土建造的牢固的建筑物,熔化了用特殊钢材做成的钢管。接着,灼热的高温气流将反应堆保护壳冲破,熊熊烈火和强大气流冲天而起,把大量的放射物质送入大气层之中,然后随

9、风飘散到世界各地,遭受污染的还有乌克兰周边20多个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案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及核燃料泄漏事件,当日凌晨1时许,随着一声突然的震天动地的巨响,火光四起,烈焰冲天,火柱高达30多米。爆炸源是4号反应堆,其厂房屋顶被炸飞、墙壁坍塌。大量的放射性碘和铯等外泄,使周围环境的放射剂量高达为允许指标的2万倍,1700多吨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灾现场温度高达2 000以上。救援直升机向4号反应堆投放了5 000吨降温和吸收放射性元素的物质,并通过遥控机械为反应堆修筑了高达几米以上的绝缘罩。爆炸致使299人受到大剂量核物质辐射,19人死

10、亡,179人送医院治疗。此外,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形成了放射云,随东南风飘至北欧上空,给北欧诸国带来了核污染。一段时间内,对许多国家造成了社会恐慌,人们谈核色变,纷纷采取应急措施,如对农产品进行核辐射检验等。甚至影响到了美国,人们争相抢购陈粮冻肉。,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阶段式总结。由于危机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我们不能只交学费而不很好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代价不能白白地支付)。危机管理评价是指当对危机的处理暂时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消除社会影响,并且认真总结在危机发生期间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和方法

11、上的借鉴。事实上,任何组织都要将危机防范的意识和危机管理的评价专门化、制度化,使其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这样会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目的,1、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目的 (1)危机管理评价的主体 对于危机调查取得的结果,需要高层管理者和危机处理小组进行评价。 (2)危机评价的目的: 第一,确认危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确认危机的实际损失程度;第二,基于已经取得的危机信息,判断危机进一步恶化或扩散的概率有多大;第三,确认危机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确定利益相关者未来可能对企业做出何种反应,其变数如何。 (3)危机评价最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和危机管理小组

12、的判断力和决断水平。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有必要从外部引进相关专家参加危机评价工作。在完成危机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危机调查报告,对危机状况作出明确的基本判断。,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2、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原则 (1)危机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要保证危机管理评价的客观性,在管理评价中,就应使用一些与危机事件无关的专家,如聘请危机管理专家、危机管理咨询机构的人员或有关技术的专家(化学家、飞行专家、财务专家等)。他们作为局外人不会受既定观念的影响。与危机有关的人员在事件发生、发展和恢复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对危机管理的看法,在危机管理评价中容易受这些看法的影响。如果管理评价中出现与

13、其原有看法不一致的结果,他们就不容易接受,而局外人不存在这种情况。,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局外人与管理评价没有利益关系。管理评价可能产生对处理危机的有关人员不利的结果,如评价结果认为,反应人员在处理危机的反应中存在失职或决策失误问题,那么评价小组中的反应人员就会为自己辩解,或不让这样的评价结果产生,而局外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局外人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当局者难以发现的问题,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意思。由于危机有关人员往往会站在政府或部门的角度看待危机,而局外人评价危机管理,会发现些新的问题。局外人可以成为政府的“外脑”。组织聘请的局外人肯定是专家.,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

14、评价机制原则,一般只有专家才能为危机的评价工作带来有用的建议,否则就没有必要浪费钱财请专家。那么专家可以利用他们专门领域的渊博知识,结合危机管理的实际,为政府及公务员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当然,危机管理评价小组成员应主要由内部成员组成,尤其要包括一些危机反应人员和危机恢复人员,因为他们对危机管理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但为了保证客观性,局外人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2)危机评价的准确性原则 危机管理评价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必须采用背靠背的信息收集方式。背靠背的信息收集方式是指信息收集者不知道谁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他提供了何

15、种信息。这种信息收集方式的好处是:信息提供者可以提供详实的个人信息,并且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信息提供者的心理压力很小,他不会因为害怕报复或得罪他人而隐瞒真实的信息,或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容易了解到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信息收集的范围越广,信息就越全面,评价的效果就越好。要做到广泛性就应调查所有的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人员,使用有关突发事件的所有记录,并进行实地调查。与危机有关的人员包括受害者、反应人员、恢复人员、领导者、其他受影响的员工、新闻记者、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各类人员都采用背靠背的信息收集方式,但向各类人员收集信息的重点应有所不同,主要是根据各

16、类人员的不同特点和他们在突发事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让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如受害者可以提供的信息有:危机情景的描述,突发事件中心理的描述,危机反应措施是否及时或恰当,对受害者的生理和心理恢复是否恰当,他们对政府及公务员的看法。 反应人员可以提供的信息有:反应中资源配置和资源供应的经验和问题,反应行动中的经验和问题,情景的描述等。 日常管理、事件管理中都会有很多的记录保存,只要没有丢失或被破坏,这些记录都可以作为突发事件管理评价的有用资料。民航班机上的黑匣子,就是很好的例证,管理评价者可以根据黑匣子的记录了解飞机失事的信息,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原则,危机有关的记录有:反应和恢复计划,评估结果,预防的记录,预警系统的记录,反应中的记录,持续阶段制定的恢复计划等。实地调查就是对现场留下的痕迹和证据进行调查,以发现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核实有关人员或有关记录提供的信息。如飞机失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