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565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 乘数理论,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仅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第三节 有关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2,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均衡产出的概念,第一节 均衡产出,3,1. 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闲置(劳动力和机器设备)。 2. 因为有资源闲置,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3.既定价格下,总供给无限。 4.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假设利率也

2、不变,即本章只研究产品市场。 5.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只有两部门。 这样,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内生产净值(NDP) 、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都相等 。,几个假定,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4,1、均衡产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社会生产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二、均衡产出的概念,5,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AD Y ,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 AD

3、Y ,即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ADY,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AD=Y,6,均衡过程的净存货机制,1.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待售的产品。 意愿(计划)存货:符合生产经营需要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部分待售的产品。 非意愿存货:超过生产经营需要的存货,如:因销售减少积压在仓库的成品。 2.净存货机制:(一种数量机制) AD Y ,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的非意愿存货增加,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从而使得ADY。 ADY ,即产品供不应求,厂商的非意愿存货减少,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从而使得ADY

4、 。 ADY,厂商的非意愿存货量为零,(保留意愿库存),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正好处于均衡状态。,7,总需求是指总意愿支出。 意愿支出反映了支出者的计划和打算,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已经实现了的支出即实际支出不同。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总意愿支出均衡产出(国民收入)(总供给) 均衡产出公式:y=c+i,8,(1)个人意愿消费实际消费(C),(2)意愿政府购买实际政府购买(G),(3)意愿净出口实际净出口(XM),(4)企业的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意愿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总意愿支出的组成,总意愿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G(XM) 两部门经济要使循环规模不变,须:投资=储蓄

5、,即i=s; 三部门经济须:投资+政府购买=储蓄+税收 四部门经济须: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储蓄+税收+进口,需求不足的假设使个人、政府和国际部门的意愿支出等于实际支出。,存货投资企业不能完全控制,因而企业的意愿支出不等于实际支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9,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0,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3、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4、消费倾向,一、消费函数,11,1、影响消费的因素,可支配收入; 预期的未来收入; 消费者的财产; 价格水平; 生命阶段; 节俭程度; 利率水平。,12,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6、(2)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3)消费倾向,消费是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函数,(1)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3,(1)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自发消费。 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这部分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 引致消费。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14,(2)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消费函数,15,C0,Y0,A,450,0,线形消费曲线,C,Yd,线形消费函数,消费曲线的倾斜角小于450,表明消费的增加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16,(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

7、ume),定义: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即:,0MPC1,因为消费增量只是可支配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变动趋势: 非线性: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结合图形分析 线性: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3)消费倾向(383页表格),17,(2)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定义: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变动趋势: 非线性消费曲线:APC是递减。(结合图形分析) 线性消费曲线:由于a、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所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APC递减。,APC、=、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8、18,1、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的推导,2、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3、储蓄倾向,4、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的关系,二、储蓄函数,19,1、储蓄函数与储蓄曲线的推导,(1)储蓄函数的推导(385页表格),(2)储蓄曲线的推导,O,C、S,Yd,C = f(Yd),S = s(Yd),Y0,A,C0,C0,450,20,Y0,0,储蓄曲线,S,Yd,21,2、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 (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22,(1)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定义:

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即:,变动趋势: MPS递增(对应着MPC递减)。,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一常数1- 。,3、储蓄倾向,23,(2)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定义: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变动趋势:随着可支配收入y的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24,三、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的关系,(1)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2)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25,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1、社会分配的平等程度;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公平,社会消费越少、储蓄越多。(

10、原因?) 2、政府的税收政策; 如果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消费增加。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公司未分配利润越多,消费越少。,26,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27,复习,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AD=Y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或意愿的投资一定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厂商的非意愿存货量为零,(保留意愿库存),社会生产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28,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推导,(1)线形消费函数,(2)储蓄曲线的推导,O

11、,C、S,Yd,C = f(Yd),S = s(Yd),Y0,A,C0,C0,450,29,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即: 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0、=、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即: MPS递增(对应着MPC递减)。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 随着可支配收入y的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30,一、两部门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分析,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分析,三、节约悖论,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强调总需求在国民收

12、入决定中的作用,强调投资和储蓄相等的重要性,31,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假定利率不变,投资为自发投资,与收入无关,即 ;,32,一、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分析,1.两部门收入决定模型,2.两部门均衡收入,一个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000+0.8y,投资为600亿美元,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消费和储蓄分别为多少?,33,34,E,450,I0,F,G,Y,I,C+I,Y2,C,AD=Y(总供给),Y0,Y1,0,AD=C+I,(C+I)2,(C+I)0,(C+I)1,3.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和450相交决定收入(460,393页表格),Y0=AD,Y0是均衡国民收入。 Y产出, 实际存货

13、Y0,销售额意愿存货,减少生产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存货调节机制。 假设价格既定。,35,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分析,1.两部门收入决定模型,2.两部门均衡收入,36,I,S,E,I0,I,S,Y,Y*,0,3.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Y2,Y1,E点投资等于储蓄,Y*是均衡国民收入 Y1储蓄=实际投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增加投资,扩大生产,Y增加。 Y2Y*,意愿投资储蓄=实际投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 减少投资,缩小生产,国民收入减少。,37,三、节约悖论,(1)节约含义:指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 由于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故一个家庭越是节约,就越富有。 然而,

14、如果所有家庭都节约(增加储蓄)的话,国民收入不仅不增加,而且会减少,引起社会经济萧条。 节约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件坏事。 (2)节约悖论含义:引起个人收入增加的节约却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减少现象。 (3)节约悖论的产生原因:投资没有随着储蓄的增加而增加。 (4)节约悖论产生的条件: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 节约悖论仅仅是短期内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时产生的一种现象。在长期,储蓄终将转化为投资,节约悖论也就不存在了。,38,I0,S0,E0,I0,I,S,Y,Y*,0,S2,E1,Y1,S1,E2,Y2,I1,I1,储蓄增加,S左上移,Y减少; 储蓄减少,S右下移,Y增加。 储蓄增加的

15、同时,投资增加,则Y不减少。,储蓄增加,储蓄减少,储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9,四、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变动:投资乘数,1、投资乘数的含义和投资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过程,2、投资乘数公式及其推导,3、投资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40,请思考: 一个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000+0.8y,投资由600亿美元增加到700亿美元,国民收入会有怎样的变化?,41,?,42,自发支出乘数,自发支出:和收入无关的量。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自发的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自发的进口与出口。常用英文缩写字母加下标0表示。 自发支出乘数,简称乘数。指每增加一单位自发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自发支出

16、变动量之比。,43,投资乘数 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它等于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的变动量之比。,自发支出(I0)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引致需求增加,1、投资乘数的含义和 投资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过程,44,450,0,Y,C+I,Y= C+I,C+I+I,C+I,Y1,Y2,E1,E2,I,Y,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45,投资增加100,出售资本品企业收入增加100,居民(生产要素所有者)可支配收入增加100,居民消费增加 0.8100,出售消费品企业收入增加0.8100,居民(生产要素所有者)可支配收入增加 0.8100,国民收入第一轮增加,国民收入第二轮增加,100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