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841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第5讲剖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 考前回扣抢高分,第二部分 应试高分策略,1力学部分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定律 (2)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中采用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定律及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胡克,逻辑推理实验研究,牛顿,万有引力,(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定律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常量 (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定律,开普勒三,万有引

2、力,焦耳,2.电磁学部分 (1)库仑:法国科学家,利用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2)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3)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扭秤,(4)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能产生 (5)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总结出了右手螺旋定则和左手定则安培在电磁学中的成就很多,被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6)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7)法拉第:英国科学

3、家,发现了,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8)楞次:俄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电流,磁场,分子电流假说,回旋加速器,电磁感应,楞次,3近代物理部分 (1)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 壁上,管壁能发射出线伦琴射线 (2)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概念电磁辐 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 贡献,X射,量子,(3)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 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方程,建立了 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

4、论 (4)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 ;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光电效应,象性,波粒二,(5)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 测得了电子的比荷;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 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 子的结构实现人工核转变的第一人,发现了 (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 统上,提出原子的理论 (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 中,发现了,电子,核式,质子,玻尔,中子,(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 、射线的径

5、迹 (1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到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1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 者,“”的发现者 (1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 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铀,镭,放射性同位素,4选考部分 (1)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运动” (2)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 (3)克劳修斯: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4)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布朗,热力学温标,电磁场理论,(5)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

6、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的存在,并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6)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发明了摆钟 (7)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现象,电磁波,波动说,干涉,1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去再现实际问题的本质,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物理模型分为三类: (1)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 (2)过程模型: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匀速圆周运动,(3)情境模型:如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平抛运动、临界

7、问题 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 2极限思维方法 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如:由平均速度导出瞬时速度,3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做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

8、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由于平均值只与初值和终值有关,不涉及中间过程,所以在求解问题时有很大的妙用,4等效转换(化)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 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5对称法(对称性原理) 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

9、(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是对称的 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6猜想与假设法 猜想与假设法,是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

10、 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猜想与假设法(归谬法),7寻找守恒量法 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练、快捷 8比值定义法 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 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9类比推理法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 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 征,去理解和掌握

11、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10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等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1放大法 有的物理

12、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 察,通过转换放大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如在演示课桌的微小形变 时,就用到通过光路把微小量放大的方法;卡文迪许在测万有引力常量时也用到了放大法 12图形/图象图解法 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 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1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忽略空气阻力,

13、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A B C D,A,解析: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利用实验和归谬法得到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的同样快故选项A正确,2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

14、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C,解析:奥斯特通过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楞次定律,D,C,错解 A或B或D,应对策略 “一看二想三换算”的三步换算法 一看:就是看清题目,是要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二想:就是一要想进率是多少,二要想是乘还是除,从高级到低级单位是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低级到高级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注意是已知数除以进率,千万别弄反了;完成一、二步后,才动笔进行换算,类型2 数量级混乱 2功率为10 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 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的白炽灯,均用10 W的 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 A8108 kWh B81010 kWh C81011 kWh D81013 kWh 错解 A或C或D,B,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功率和电能的计算解题时有两个错误之处:一是分不清kWh与kW之间的区别;二是估算不出全国用户的数量级 换2只白炽灯即可减少消耗功率100 W,如按每天用灯6 h,每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