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173944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氦 ,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滋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 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性。3、(1)比较自转与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

2、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60 的两倍 (2)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9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 西 -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1小时 。600E为10时,则800E为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每150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

3、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不填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南半球北半球不填昼夜长短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昼

4、夜 南半球昼 夜 全球 昼夜平分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不填(8)天文四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北半球许多国家: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4、(1)地震波分为横 波、纵波, 纵 波速度较快, 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单元复习1(1) 太阳辐射能

5、 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削弱 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保温 作用有关。(3)大气运动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下图所示热力环流中,正确的是 (4)热力环流:(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2、(1)大

6、气环流: (2)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亚洲低压大陆上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夏威夷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洋上亚洲高压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1月阿留申低压海洋上(3)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分布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

7、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3、(1)锋面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持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长

8、江中下游 梅雨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判断ABCD分别是南北哪个半球,气旋还是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4、(1)气候变化的阶段: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气候变暖。(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大量二氧化碳,危害:(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第三单元复习(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冰川水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9、。人类经常利用的淡水为 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2)、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雨水 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循环;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26CO24CO22CO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bd00ecaf(1)判定该图所处的 南 半球。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 (寒、暖)流的影响。(2)a、b、c、d形成是由于 风带 ,a、d由于 盛行西

10、风 风吹拂,b、c由于 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 吹拂。e、f折向低纬是性质上属于 寒流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得福尼亚寒流 和 秘鲁寒流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冬逆夏顺。(3)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顺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寒暖流交汇 处往往多雾。(4)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拉布拉多寒流 和 墨西哥湾暖流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

11、(1)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湿润多雨(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干旱,并暴发森林大火 。3(1)世界所有大洲中,淡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平均径流量最多的是亚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巴西 ,我国居第 六位 。 (3)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海水淡化 , 滴灌技术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开源节流 第四单元复习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 ;搬运、堆

12、积使地表起伏状态趋于平缓(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 三峡 、 峡谷 ,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 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崇明岛、。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 、 风蚀洼地 。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 黄土高原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注: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2山地的形成:山地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科迪勒拉山系泰山、庐山、华山富士山、长白山的主峰褶曲的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表形态应用未侵蚀地形侵蚀后地形原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储水图8.14断层判断依据: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移。例3:(1)图中A处地质构造为 。(2)图中C处地质构造为 ,B处地质构造为 。(3)图中C处地貌为 ,形成原因是 。(4)图中B、C两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5)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建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