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6633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完)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 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 7-3 承受内压力的封头强度计算 7-4 孔的加强计算,2019/10/18,第7章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本章主要内容,第7章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概述 强度的定义:在规定的寿命内,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受压元件不失效的能力 锅炉的工作条件:高温、高压、腐蚀、磨损 承受的载荷:介质压力、附加荷载、温度应力、工艺应力 锅炉受压元件可能的失效形式: 低周(塑性)疲劳破坏: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焊缝,水垢 高周(弹性)疲劳破坏:交变热应力汽水分界面 塑性破坏:超压 蠕变破坏:高温条件下,变形随时间不断增加的现象 苛性脆化:

2、晶间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晶粒的边界进行 结构失稳: 应力松弛:法兰连接、胀接,随时间应力减少的现象 腐蚀破坏,第7章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锅炉强度计算的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最优化问题 标准: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9222) 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T16508) 确保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的措施 根据国家或有关法规,对现有锅炉进行受压元件的检测及强度校核计算; 根据强度计算结果及经济性,合理的选用材质计合理的壁厚; 根据以上条件确定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的工作条件,基本概念 7.1.1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要求:屈服极限(强度极限)、蠕变极限(持久极限) 蠕变:高温恒压、塑变 持久强度:

3、在规定时间内(105h)不发生蠕变破裂的最大应力 我国强度指标 计算温度时的屈服极限s 常温(20)的抗拉强度b 计算温度时的持久强度 安全系数:材料本身的强度特性与实际元件真实的强度特性间的差异(裕度),ns=1.5、 ns=2.7、 nD=1.5 基本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2019/10/18,7-1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7.1.2计算壁温 确定 依据,取最高温处内外壁平均温度 tbi250 7.1.3计算压力:表压MPa,2019/10/18,7-1 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强度计算公式 受力分析:1、2 、3 第三强度理论:

4、对于像低碳钢这一类的塑性材料,在单向拉伸试验 时材料就是沿斜截面发生滑移而出现明显的屈服现象的。这时试件 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就是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在试件斜截面上的最 大剪应力(即45斜截面上的剪应力)等于横截面上正应力的一半,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第三强度理论:材料发生塑性流动或剪断破坏时,是由于载荷在任意一点(最危险点)的最大剪切应力 达到单向拉伸时材料的最大剪应力极限值。 许用剪应力 与单向拉伸的许用拉应力 关系为: 强度条件为: 受压元件的应力分析 未减弱圆筒形元件强度计算公式:,应力分析 切向应力 ; MPa 轴向应力 ; MPa 径向应力 内壁: 外壁: 分析 ,

5、 均为拉应力, 为压应力 ,且 , 为沿壁厚的变量,且在内壁上的绝对值最大, 为常量。,取用壁厚 应用条件 被减弱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 孔桥减弱 无减弱判定 横向 、纵向 、斜向 焊缝减弱 取值 强度计算公式 锅筒 管子和集箱 取用壁厚,2019/10/18,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减弱系数:在无减弱情况下将许用应力打个折扣 焊缝减弱 :对焊接工艺的不信任程度,与焊接方法、工艺、坡口形式、残余应力有关 孔桥减弱: 无减弱判定 横向 、纵向 、斜向 取值 附加壁厚:C=C1+C2 腐蚀减薄C1=0.5mm C2=负偏差+工艺减薄量 壁

6、厚限制S6mm;胀接12mm,附加壁厚C=C1+C2 腐蚀减薄C1=0.5mm C2负偏差+工艺减薄量 对于锅筒:壁厚限制S6mm;胀接12mm,2019/10/18,7-2 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7-3 承受内压力的封头强度计算,凸形封头 计算公式 开孔要求,圆形平端盖,2019/10/18,7-3 承受内压力的封头强度计算,7-4孔的加强,单孔加强 未加强孔的最大开孔直径 3 单孔的加强 等截面积加强原则 F1 起加强作用的焊缝面积mm2 F2 起加强作用的管接头多余面积mm2 F3 起加强作用的垫板面积mm2 F4 起加强作用的筒体多余面积mm2 加强所需面积的2/3布置在离孔边1/4孔径的范围内,孔桥的加强 管接头加强允许的最小孔桥减弱系数 最大允许当量直径 加强原则,7-4 孔的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