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1578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商务1358班,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一、筹办土地调查和经界整理 二、开始正式办理土地登记 三、时期特点 四、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管理 五、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管理,时期的地籍管理,一、筹办土地调查和经界整理,1913年秋在内务部下设立了全国土地调查筹备处,筹办土地调查和经界整理工作。 1915年3月成立全国经界局。同时开始制定一系列有关经界整理的办法和规则。 1916年由于经界局在河北试办经界整理,地方群众极端抵触,7月11日袁世凯下令停止清丈工作,全国经界局裁撤,地籍业务划归内务部。,一、筹办土地调查和经界整理,1916年由于经界局在河北试办经界整理,地方群众极端抵触,

2、7月11日袁世凯下令停止清丈工作,全国经界局裁撤,地籍业务划归内务部。 1922年不动产登记条例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土地登记法规。,二、 开始正式办理土地登记,登记权利分为;,所有权 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 典权、抵押权、债权、租赁权等8种。,登记机关; 登记制度;,各省地方司法机关(地方审判厅) 契据登记制度,三、特点,一、广泛吸收了现代测量技术。地籍管理现代化开端。 二、法制化。不动产登记条例。,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管理,一、地籍管理相关成果 二、实施效果,地籍管理相关成果,1923年设置土地局推行“平均地权”理念。 1926年公布土地登记征税法,规定一切土地权利均需申请登记,领取证书后才

3、享有法律保障。 1928年提出整理全国土地计划方案,进行土地整理。,地籍管理相关成果,1930年颁布土地法,将地籍管理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1932年南昌县首次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并完成1:1000及1:500航测地图。 1933年颁布土地测量实施条例,标志地籍测量制度正式定。,地籍管理相关成果,1934年8月国民政府成立土地委员会;1942年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下设地政署,实行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1934年进行全国土地调查。办理土地陈报纲要。 1935年土地方施行法。 1937年浙江平湖完成1:1000航测地籍图。,地籍管理相关成果,1942年非常时期地籍整理办法。 1943年战时地籍整理

4、条例。 1944年公布地籍测量规则。 1946年修订土地法。 1946年地政署于公布土地登记规则。 实行权利登记制。,实施效果,国民政府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籍整理制度,但是由于其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受当时科技水平、人才等限制,地籍整理的收效甚微。,五、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管理,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管理,1928年颁布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较完整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32年到1934年的查田运动,均进行了土地调查、清账等地籍工作。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管理,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提示发布后,各解放区开始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管理,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实施,使土地改革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配合土改,普遍开展了土地清丈、划界埋桩、确权发证、建立土地台账等地籍管理工作。,O(_)O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