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1310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讲解(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重病人气道护理,门急诊 黄 沂 2009年12月,问 题 1,请回答呼吸道的生理解剖 及呼吸系统主要功能?,呼吸道的生理解剖,呼吸道又称气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组成,喉以上部分称上呼吸道;喉以下部分称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为通气和换气的器官,其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危重病人多为神志模糊或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达障碍、合并症多

2、、病情变化迅速,有的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气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的氧供。,呼吸系统的观察指标,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声音和类型; 观察患者的表情、口唇皮肤黏膜颜色,有无发绀及胸、腹起伏情况; 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氧合能力监测:使用末梢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体征,1、呼吸困难 2、紫绀 3、咳嗽和咳痰 4、异常呼吸型态:频率异常、深浅度异常、节律异常、音响异常,气道护理技术,目的:通过规范的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各种早期可能发生的呼吸

3、道并发症。,有 效 咳 嗽,1、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 2、缓慢深呼吸数次(吸气时腹肌上抬),屏气3秒,然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随之胸壁肌骤然收缩,猛咳一声将气冲出; 3、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 4、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做2-3次后,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始。,注 意,体位选择要在患者病情和耐受力能承受的前提下进行; 痰液黏稠者先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有助于痰液咳出; 有伤口者,护士双手按压在切口两侧,减轻咳嗽引起的伤口疼痛; 颈椎损伤的患者腹肌部分麻痹或完全麻痹,护士要用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代替其腹肌的功能,协助完成有效咳嗽动

4、作; 操作中如出现痰液梗阻,立即给予吸痰。,体 位 引 流,1、评估患者的病情、耐受能力、湿罗音集中的部位,以及X光胸片提示的炎性病灶所在的肺叶或肺段,结合患者自身的体验(何种姿势利于咯痰),确定引流的体位; 2、选择有效体位-病变部位处于高处,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坐位或半坐卧位-肺上叶引流 侧卧位转为仰卧位-肺中叶引流 头低足高位、俯卧位-肺下叶引流,有两个以上炎性 部位,以痰液多的 部位开始,操作过程护士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安全,防坠床。指导患者间歇深呼吸并用力咳痰,发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注 意,引流时间-餐前引流 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

5、每种体位维持5lO分钟 身体倾斜度为10。一45。 体位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操作中须有专人守护,配合叩击或震颤效果更佳。,叩 击 排 痰,1、患者取侧卧或坐位,叩击部位用薄毛巾或其他护物包盖以保护皮肤; 2、有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如低血压、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病史者,禁做叩击和震颤。,叩击方法:五指并拢成空杯状,从下至上、从外至内,用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或胸部 背部从第十肋间隙 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从上叩击至肩部 叩击:每个部位1-3分钟,促使贴附于气管、支气管壁的黏稠分泌物松动,肺部震颤:双手掌重叠或分别置于胸廓的两侧部位,吸气时随胸廓扩张慢慢抬

6、起,不施加任何压力,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以一定的压力并作轻柔的上下抖动,每个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注 意,体位的选择要在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能承受的前提下进行; 叩击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 震颤紧跟叩击后进行,并只在呼气时震颤。不适宜于婴幼儿及儿童; 叩击加震颤时间15-20分钟为宜,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如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应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吸 痰,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咳嗽无力、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且不能将痰液咳出者以及误吸呕吐物的病人,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 发现患者喉间有痰鸣音、肺部听诊有湿罗音、

7、呼吸音低、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给予吸痰。,问 题 2?,请问:你是如何为病人吸痰的?,开口,开口,开口,开口,开口,操 作 要 点,吸痰前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吸痰压力:成人40.053.3Kpa;儿童40.0Kpa; 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开口器助其张口,吸痰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吸痰动作轻柔,插管时不能有负压,以免引起气道黏膜损伤; 先将口腔分泌物吸净后再吸深部痰液,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不可反复上下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盘用物每天更换两次。,问 题 3?,如何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液标本?,附:痰液标本的采集(患者自行留取),

8、嘱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中的杂质,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晨起后第一口痰液),盛于标本容器中。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预防细菌增殖过快产生恶臭或是微生物死亡,以保持原有的菌数、痰液的性状。,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便于吸引和痰液排出 利于感染控制 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消耗,定 义,通过鼻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管,用于辅助通气或治疗肺部疾病。常见类型有气管切开置管和气管内(经鼻、经口)插管。,体 位,病人应头部稍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12h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经常改变体位有利于痰液引流,改善气体交换

9、,也有利于防止压疮发生。,气管插管固定,材料:3M编织带(成人约50-70cm);一次性注射器5mL一付;医用小方纱两块,胶布少许;取出注射器管芯,用方纱在外周包裹,胶布缠绕固定后备用(替代牙垫做固定器用); 根据病人的颈部大小剪取相应长度的3M编织带,两人配合,一人将固定器从臼齿放入口腔内2/3,取出3M编织带(可一端稍长,另一端稍短),用长的一端(由内至外顺序)在固定器末端处(约病人门齿)缠绕气管导管两圈后打死结后绕过病人颈部,与稍短的一端打结连接,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将医用小方纱垫于两侧嘴角,以防病人口腔分泌物污染或编织带损伤病人嘴角。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每班交接。每

10、日将气管导管移向口角的另一侧,减轻导管对局部牙齿、口腔黏膜和舌头的压迫。,固定器,气管导管,白扁带,固定器,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应妥善固定,防止气管套管脱落。选用柔软、弹性好的纱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须采用双带打死结固定,以防自行松开,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注意随时调节,防止病人颈部皮肤损伤。,气管切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予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予碘伏消毒,导管与周围皮肤皱折处应仔细清洁、消毒; 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更换频率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日更换12次,遇有污染随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 应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

11、肿、湿疹、出血等情况,必要时取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感染情况,以指导用药。,气 囊 护 理,气囊的类型 多为高容积低压气囊,气囊充气后呈圆柱形,与气管壁的接触面增大,对气管壁压迫损伤较小。 气囊充气 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气囊内注入空气 35 ml。 气囊放气 为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坏死,定时对气囊放气-充气,间隔34小时次,每次放气 510 min。放气前应吸净口腔、咽部和导管内的分泌物,防止继发性的肺部感染。,气 管 导 管 气 囊,气囊滞留物清除技术,患者取仰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充分吸尽口

12、、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后,2人配合,1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另外1人将气囊内气体放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再次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可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取得呼吸机治疗作用的保证。由于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缺失,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堵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吸痰成为人工气道患者的首要护理任务。,问 题 4?,如何为气管切开病人准备吸痰用物?有何要

13、求?,吸 痰 用 物,吸引器连接管,手套,小治疗巾,大治疗巾,治疗碗,注射器,吸痰液,方纱,吸痰管,压舌板,气道湿化液,中心负压装置,持物钳,吸 痰 盘,吸痰管,无菌方纱,压舌板,气道湿化液,吸痰溶液,棉签,压舌板,碘伏,快速手消毒液,吸痰管的选择,应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选用软硬度、长度适中的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则吸痰不畅,成人一般选用1012号吸痰管、长度 4050 cm为宜,以保证气道深部痰液的引流。,吸 痰 时 机,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

14、饱和度下降,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当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也可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粘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吸 痰 方 法,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由下至上、左右旋转导管吸引,切忌上下抽动损伤气管黏膜; 清醒病人鼓励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吸痰管插入必须超过导管顶端,气管插管者约30,气管切开者约40-50;,吸痰管插入深度,吸 痰 方 法,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

15、纯氧吸入l3min; 鼻腔、口腔、气管切开需要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腔、最后吸鼻腔; 若要气囊放气,应先吸引口咽部分泌物,放掉气囊内气后,更换吸痰管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吸 痰 方 法,吸 痰 方 法,气 道 湿 化,湿化的方法,套管外口敷料的湿化 用镊子将无菌方纱覆盖在气管套管的外口,上端用胶布沿颈部皮肤固定,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均匀喷洒在纱布上,随干随喷洒,遇有污染随时更换,保持纱布湿润、清洁。此方法方便吸痰,病人舒适。,气管内滴药,间断滴药法 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去掉针头后沿人工气道壁环形滴入,每次3-5ml,间隔时间视痰液性质决定,湿化液应在病人吸气末滴入。 持续滴药法 将

16、输液器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用胶布环绕固定于气管套管。可用输液泵调节滴速,将湿化液稳定、持续地注入呼吸道,避免因不易控制湿化程度而出现的湿化不足或过度,从而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恰当的温度和相对的湿度,减少寒冷、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达到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碍。 机械通气的病人,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0-32,温度超过40,即使水蒸气饱和,纤毛活动也会消失,并有喉痉挛、发热、出汗等症状;温度低于30,纤毛活动也会受到抑制。,气 道 冲 洗,在吸痰前用注射器抽吸3-5 ml湿化液,取下针头后于病人吸气时环形注入导管内,湿化液可随吸气压力进入下呼吸道。操作前,先适当给予纯氧吸入,以免造成低氧血症。注入湿化液后,配合胸部叩拍,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