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3140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概要(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PS定位技术与应用 第三章 GPS卫星轨道的理论和计算,1,GPS原理与接收机设计,概述,位置需要在一个确定的坐标系中描述 地面接收机位置随地球自转而变化;GPS卫星的运动与地球自转无关。 在GPS定位中 先建立描述卫星运动的惯性坐标系; 再找出卫星运动坐标系与地面点所在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最终实现坐标系之间的变换。,2,GPS定位技术与应用,广东工业大学,概述,天球坐标系描述卫星运行位置和状态 地球坐标系描述地面点的位置 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时间系统,GPS定位技术与应用,3,广东工业大学,3.1 空间坐标系,观星 恒星从东方升起,到最高点(中天),然后往西方落下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 北

2、极星 天轴指向的恒星 静止不动,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天球(celestial sphere),天上的恒星好像距离我们一样远(巨大圆球球面上的投影) 天球,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球体,GPS定位技术与应用,5,广东工业大学,天球的基本概念,天轴 地球自转轴的延伸直线 天极 天轴与天球的交点 北天极、南天极,GPS定位技术与应用,6,广东工业大学,天球的基本概念,天球赤道面 通过地球质心,与天轴垂直的平面; 与地球赤道面重合 重要基准面 天球赤道 天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圆 半径无穷大,GPS定位技术与应用,7,广东工业大学,天球的基本概念,天球子午面 包含天轴的平面

3、 天球子午圈 天球子午面与天球相交的圆 半径无穷大 时圈 通过天轴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半个大圆,GPS定位技术与应用,8,广东工业大学,天球的基本概念,黄道(Ecliptic) 地球上观测者见到的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23.5度 黄极:通过天球中心,垂直于黄道面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GPS定位技术与应用,9,广东工业大学,天球的基本概念,春分点 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建立天球坐标系的重要基准点。,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0,广东工业大学,3.1.1 惯性坐标系,GPS经常涉及的空间坐标系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惯性坐

4、标系:在空间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也称为空固坐标系。 地球坐标系:固定在地球上而随地球一起在空间做公转和自转运动的坐标系,也称为地固坐标系。,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1,广东工业大学,地心直角惯性坐标系(XI,YI,ZI),原点位于地球质心O Z轴指向天球的北极 X轴指向春分点 Y轴垂直于XOZ平面,与X轴、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统【右图】,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2,岁差与章动的影响,惯性坐标系统的建立基础: 地球是均匀质地的球体; 没有其他天体摄动力的影响。 即假定: 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方向是固定的,即春分点在天球的位置保持不变。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广东工业大学,GPS

5、定位技术与应用,14,岁差(precession),地球自转轴方向不是保持不变的,使得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的西移,这就是岁差现象。,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5,岁差,岁差的成因:地球并不是完美的均匀球体,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的引力对地球的隆起部分作用。,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6,地球的实际形状,岁差现象的数值表现,北天极绕黄北极以顺时针缓慢旋转。圆锥角半径为23.5度。北天极每年西移50.71”,周期为25800年。 天轴指向变化,北极星的身份也会变化: 目前,勾陈一 3000年前,天龙座的右枢,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7,岁差,在仅考虑岁差效应

6、的情况下 北天极被称为瞬时平北天极(简称平北天极) 天球赤道瞬时天球平赤道 春分点瞬时平春分点,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8,章动(nutation),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轴在进动(岁差)中的一种轻微不规则运动,使自转轴在方向的改变中出现如“点头”般的摇晃现象 起因:在太阳等行星引力影响下,月球运行轨道以及地月间距离的变化。,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19,倾斜的地球自转,岁差和章动,章动,数值: 周期约为18.6年 同时考虑岁差和章动的综合影响: 北天极瞬时北天极(真北天极) 天球赤道瞬时天球赤道(真天球赤道) 春分点瞬时春分点(真春分点),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

7、与应用,20,3.1.2 地球坐标系,地球上的固定点在天球坐标系中将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变化,不方便 使用地球坐标系描述地面固定点的位置,方便,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1,地球坐标系的两种表达形式,地心地固直角坐标系 原点O与地心重合 Z轴指向地球北极 X轴指向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地球赤道交点E Y轴垂直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2,地球坐标系的两种表达形式,大地坐标系 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 大地纬度为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经度为过地面点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高h为地面点沿椭球法

8、线至椭球面的距离,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3,两种坐标系的换算,大地坐标系地心地固直角坐标系 N为椭球的卯酉圈曲率半径,e为椭球偏心率。,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4,相关参数的计算,其中a、b分别为椭球的长半径和短半径。,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5,卯酉圈:过P的法线,作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两种坐标系的换算,地心地固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6,其中:e2和N可由上页式算出,中间变量p的计算公式为:,3.1.3 WGS-84坐标系,GPS中所使用的标准地球物理模型是美国国防部的WGS-

9、84。 WGS:world geodetic system 在GPS试验阶段,使用WGS-72;从1987年1月10日开始采用WGS-84。 为了确定地面观测站的位置,GPS卫星的瞬间位置也应换算到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WGS-84)中。,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7,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定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28,WGS-84坐标系,WGS-84不仅仅是一个地心地固直角坐标系,还定义了建

10、立相应大地坐标系所需的基准椭球体。 WGS-84直角坐标系与WGS-84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前述公式依旧成立,WGS-84的基本大地参数,3.1.4 直角坐标系间的旋转变换,直角坐标系(X,Y,Z)绕Z轴旋转后变成(X,Y,Z), 若点P在直角坐标系(X,Y,Z)的坐标为(x,y,z),则在新坐标系(X,Y,Z)的坐标(x,y,z)为,3.1.4 直角坐标系间的旋转变换,直角坐标系(X,Y,Z)绕X轴旋转后变成(X,Y,Z), 若点P在直角坐标系(X,Y,Z)的坐标为(x,y,z),则在新坐标系(X,Y,Z)的坐标(x,y,z)为,3.1.4 直角坐标系间的旋转变换,直角坐标系(X,Y,

11、Z)绕Y轴旋转后变成(X,Y,Z), 若点P在直角坐标系(X,Y,Z)的坐标为(x,y,z),则在新坐标系(X,Y,Z)的坐标(x,y,z)为,3.1.5 站心坐标系,以测量站为原点的坐标系,三个坐标系分别是相互垂直的东向、北向和天向(也称为天顶向),故称为东北天(ENU)坐标系。 如果一个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的向量以用户位置P为起点,将该向量表达在以点P为原点的站心坐标系中就很有意义。 站心坐标系还可以用于计算卫星在用户处的观测矢量和仰角,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34,卫星观测矢量的计算,用户到卫星的观测向量为 该卫星在点P处的单位观测矢量1(s)为,观测向量可等效的表达在以P点为

12、原点的站心坐标中的向量,变换关系为 其中,坐标变换矩阵S为,一个矢量的站心坐标也可变换到地心地固直角坐标系中,相应的变换公式为,卫星的方位角和仰角的计算,卫星的仰角是观测矢量高出由东向和北向两轴所组成的水平面的角度,即 卫星观测矢量与天顶方向的夹角叫天顶角,即 卫星的方位角定义北向顺时针转到观测矢量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上的角度,即,2.6 时间系统,2.6.1 时间的概念 在GPS定位中时间系统的意义:时间系统是精确描述天体和人造天体运行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基准,也是人类利用卫星进行定位的重要基准。,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0,GPS中时间系统的重要意义,因为GPS卫星的位置是不

13、断变化的,所以给出卫星运行位置的同时,必须给出相应的时刻。要求位置误差小于1cm,时刻误差应小于2.610-6s。 要精确测定卫星至观测站的距离,必须精确测定信号的传播时间。要求距离误差小于1cm,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误差,应不超过310-11s。,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1,GPS中时间系统的重要意义,在天球坐标系中,地球上点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若要求赤道上一点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cm,时间的测定误差应小于210-5s。,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2,时间的概念,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描计。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广东工业大学,GPS

14、定位技术与应用,43,时间的概念,时间包含有“时刻”和“时间间隔”两个概念。 时刻:发生某一现象的瞬间。 在天文学和卫星定位中,获得数据对应的时刻称为历元。 时间间隔:发生某一现象所经历的过程,是这一过程始末的时刻之差。,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4,时间的概念,对时刻的测量绝对时间测量。 对时间间隔的测量相对时间测量。 时间测量的基准: 测量的尺度(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关键) 测量的原点(时间的起始点是什么?),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5,时间的基准,任意周期运动现象,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可以用来确定时间基准: 运动是连续的,周期性的; 运动的周期具有充分的稳定性;

15、 运动的周期具有复现性,即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观测和实验,复现这种周期性运动。,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6,GPS常用的时间系统,世界时; 原子时; 力学时;,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7,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UT=GAMT+12(h) GAMT表示平太阳相对格林尼治子午圈的时角。 世界时与平太阳时的尺度基准相同,差别仅仅在于起算点不同。,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8,世界时,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自转轴在地球内部的位置也不固定,因此地球自转是不稳定的,这破坏了建立时间系统的

16、基本条件。 从1956年起,在世界时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得到的相应的世界时可以表示为UT1和UT2,未经改正的表示为UT0。,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49,原子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时间准确度和稳定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系统难以满足要求。 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的原子时(atomic time, AT)系统。,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50,原子时,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即规定在这一瞬间原子时时刻与世界时刻重合。但事后发现,在该瞬间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之差为 0.0039秒。这一差值就作为历史事实而保留下来。在确定原子时起点之后,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的时差便逐年积累。 AT=UT2-0.0039(s),广东工业大学,GPS定位技术与应用,51,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