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23760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阶段特征,核心整合,名师在线,随堂演练,推荐下单链接 拍下折扣价135元包邮,高中文科解题技巧目录 第一编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系列 第一讲 如何审题 第二讲 答案源自何处 杀技一:抄材料 绝杀技二:背课文 绝杀技三:问题转换 绝杀技四:移花接木 第三讲 如何组织答案绝杀技五:一分为二(评价类试题) 绝杀技六:多角度(原因、影响、意义类试题) 绝杀技七、历史小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012-13-14-15年全国课标卷第41题的新变化及应对策略 第四讲 如何落笔才能得高分 第五讲 历史分析题“公

2、式”答题模式 第六讲 部分知识的规律性总结 第七讲 笑傲考场策略 第二编 高中历史新课标二轮复习提要 A:通史体例时序编第一 讲中国古代史 第二 讲中国近代史(上) 第三 讲中国近代史(下) 第四讲 中国现代史 第五讲 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阶段特征 第六讲 世界古代史 第七讲 世界近代史 第八讲 世界现代史第九讲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阶段性特征 B:通史体例纵横对比篇第十讲 古代希腊罗马夏商周秦汉 第十一讲 欧洲的中世纪隋唐宋元 第十二讲 欧洲迈入近代文明明清 第十三讲 欧洲工业时代晚清半殖民地时代 第十四讲 欧洲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第十五讲 20世纪上半期:动荡的中国与世界

3、 第十六讲 20世纪下半期: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全球化 第十七讲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第三编 历史与历史观 第一讲 文明史观 第二讲 现代化史观 第三讲 全球史观 第四讲 社会史观 第五讲 生态史观 第六讲 其他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 第四编 通史体例整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 第五编 考试大纲 第六编 解题技巧分类指导 第七编 附录 淘宝链接 拍下折扣价135元包邮 没有支付宝或网银者,可以到邮政储蓄银行,把书款汇兑至冯红玲,卡号:6210-9850-6101-0759-090。然后把收货地址编辑短信至18937064642即可,快递发货。,四套教材 只需一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

4、程即可搞定 点击下面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均可购买,左:内部版全套必修123选修1234解题技巧+通史 右:河南人民出版社必修123,阶段特征 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度确立,“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西周实行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2.秦汉 (1)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

5、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深化拓展,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 (2)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 (3)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 1.农业 (1)先秦时期: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

6、3)汉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3.商业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土地制度:由商周时期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5.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

7、、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三、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1.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纷纷登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兴儒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科技文化 (1)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 (2)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3)文学: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屈原发明楚辞体;汉朝时,

8、楚辞盛行,并创造出以楚辞为基础的新文体赋。,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时期,推动这一剧变的根源是什么?这一剧变有何表现? 提示: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或者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出现;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任何思想都有阶级性,必然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结合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说明这一观点。 提示:道家:没落的贵族利益;儒家:转型的贵族势力;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墨家:劳动人民。 3.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民本思想。科技上,

9、实用科学的形成。,视角整合,名师在线 明确考向 点拨方法,考向探究,家国一体宗法制,考点 1,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主题深化,通史能力培养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考点 2,【典例】 (2014年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题思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垄断教育,受教育者都是贵族子弟,一般平民百姓无权接受教育,孔子的做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使一般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生产力的发展,瓦

10、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C两项错误。适应诸侯争霸战争需要的思想流派是法家,D项错误。答案为A。,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主题深化,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贵族逐渐衰落,平民阶层崛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军事领域:春秋时期的战事由贵族支配,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这些人一般是由平民组成的,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 (2)政治领域:春秋时期,贵族主导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官僚体系开始代替贵族体系,拥有治国之才和军事才能的平民成为官僚体系的成员,推动了战

11、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运动。,(3)经济领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崛起,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厚的推动力。这些新兴地主大部分没有贵族头衔,属于平民阶层。 (4)文化领域: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史料】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

12、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史料解读,【解读】,结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 巩固达标,一、选择题 1.(2014眉山一诊)梁启超论

13、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观点的依据是( ) A.都是分封诸侯、列国分立 B.都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C.都是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都是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解析:D 古希腊未分封诸侯,排除A项;B项既不符合西周的分封制也不符合古希腊的民主制,排除;C项“等级森严”与古希腊直接民主不符,排除;两者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部族与西周诸侯国有相似之处。,2.(2014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

14、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B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解析:A “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说明北方设置郡的数量多,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南方,北方人口密

15、集说明开发程度高,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秦朝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而非郡国并行制,D项错误。,4.(2014广东百校联考) 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 解析:C 材料意思是:加重酒肉税,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这样买卖的商人少了。商人少了,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了。由此可以看出商鞅直接动机在于抑制商贾,故C项正确;向商人收取重税,看不出是稳定物价,故A项不正确;商鞅对商人收重税,主要是重农抑商,不是严禁流通,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则上不费粟”看,

16、商鞅有提倡节俭之意,但不是直接动机,故D项不正确。,5.(2014黄冈模拟)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解析: C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迎合君主统治的需要,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秦代“焚书”属于文化专制,并未“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故D项错误。,6.(2014昆明摸底) 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