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052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所得税会计(学生用)解析.(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差异分析,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分析,第三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第四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目 录,第五章 所得税会计,A企业20x1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资料(所得税率25%),20x1年度利润表上实现利润总额为41万元。 发生如下纳税调整事项: (1)国债利息收入为2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以免税; (2)由于违法被罚款3万元; (3)从今年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新设备,成本12万元,会计采用直线法折旧年限为6年;税法也用直线法,规定折旧年限3年。,案 例,3,一、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 (一)会计

2、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 (二)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模式 (三)所得税会计内涵,第一节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差异分析,(一)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4,会计利润VS.应税所得,会计利润: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依据财务会计方法、通过会计的程序确认的扣除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总额。,应税所得: 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计算确认的利润,也称应纳税所得额。其确认受国家法律的制约。,5,所得税费用VS.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的,与当期收益相配合的所得税金额。,应交所得税: 根据税法的规定,按照规定的应税利润和适用税率计算的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6,(二)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模式,统

3、一模式,特点: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保持一致。 优点:数据处理成本低。 缺点:忽略了会计的服务目标。,分离模式,特点: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相分离。 优点:考虑了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 缺点:会计处理较为复杂。,7,(三)所得税会计内涵,所得税会计主要研究如何在对外财务报表中反映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信息。其主要功能: 一是,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 二是,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8,收益观VS.费用观,所得税是企业纯收入的一部分,是企业因占用公共资源,就实现的利润向国家分配的一种形式。 性质属于利润分配。,所得税是企业为最终获得净利润而必须发生的支出。 视

4、为企业一项费用,在净利润前扣除。,9,所得税收益观,所得税费用观,10,会计与税法的目标,二者的差异,从利润表的 角度分析,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 (在第三节重点讲述),二、从特定期间的角度分析,从特定期间的角度,即从损益表角度看,是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11,(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额。 原因:计算口径不同 特点:只对当期的应税收益有影响,不会对以后各期有影响。,12,永久性差异的形式,13,(二)时

5、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由于会计与税法对于收支确认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原因:计算时间不同 特点:差异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14,案例分析:续1,从利润表角度分析:即时间性差异的分析。,15,2,2,2,2,2,2,12,4,4,4,0,0,0,12,-2,-2,-2,2,2,2,0,时间性差异的形式,16,三、从特定时点的角度分析,从同一时点看,按会计制度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税法确认的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当资产被处置、负债被偿还时,其账面价值与税法账面价值一致(零),故这种差异的发生是暂时的,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17,资产的计税基础 =未来

6、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三节介绍),18,(一)计税基础,初始计量时: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 后续计量时:由于处理方法不同带来差异。,(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类型: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第三节介绍)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第三节介绍),19,20,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即分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10,8,6,4,2,0,0,8,4,0,0,0,0,0,2,4,6,4,2,0,0,案例分析:续2,暂时性差异形式,21,比较,1、收入费用观 从“利润表”上分析(收入费用) 理论基础:认为利润

7、是通过收支配比而得。 即:收入-费用=利润 2、资产负债观 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资产负债) 理论基础:认为利润是净资产的变动额。 即:资产负债=净资产,22,23,理论观点总结,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比较,美国 1944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PA)隆重推出了“所得税会计”; 198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96号(FAS96)“所得税会计”; 1992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FAS109)“所得税会计”。,24,(所得税处理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第96号),(明确了所得税的费用性质,并提出了永久性差异和

8、时间性差异的概念),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比较,国际会计准则 197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 1994年,修订; 1996年,修订; 2000年,修订。,25,(企业所得税处理可以选用递延法或利润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选择),(取消了递延法,采用利润表债务法),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比较,中国 1、1994年,财政部颁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2、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 3、2005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 4、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8:所得税

9、。,26,(标志会计与税法的分离),(开始使用所得税费用观),(借鉴了国际准则,所得税处理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的趋同),27,应付税款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 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分析,一、应付税款法,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的税的影响数额在本期作为应付项目处理,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基本观点:所得税收益分配观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28,前面案例使用应付税款法,应纳税所得=410 000-20 000+30 000-20 000=400 000 应交所得税=400 000*

10、25%=100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29,递延法,“递延税款”视作一个递延项目。使所得税费用与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而确认的所得相配比。 当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不改变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资产负债表所确认的递延税款并不真正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而只是一种所得税借项或贷项。,30,债务法,“递延税款”作为一项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反映出未来应交或应收的所得税。 税率变更和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资产负债表所确认的递延税款真正符合资产或负债的性质,意味着企业拥有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承担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二、基于利润表

11、的债务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分别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确认为各期的所得税费用。 基本观点:所得税费用观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31,基本原理,以收入费用利润观为理论基础; 即认为“收入费用=利润”; 通过比较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与费用的数额和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和费用的数额之间的差异,来计算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所确认利润额的差异,将此差异与适用税率之积作为递延税款。,32,应交所得税= =400 000*25%= 100 000 时间性差异=20 000-40 000= -20 000 递延税款= -20 000*25%=

12、 -5 000 (形成负债) 所得税费用=100 000+5 000=105 000 第1年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0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 递延税款 5 000,33,前面案例使用利润表债务法,假设:第2年至第6年每年的会计利润是40万元。没有其他差异。 第2年第3年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应交所得税= (400 000-20 000)*25%=95 000 时间性差异=20 000-40 000= -20 000 递延税款= -20 000*25%= -5 000 所得税费用= 95 000+5 000=100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00 00

13、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5 000 递延税款 5 000,34,第4年第6年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应交所得税= (400 000+20 000)*25%=105 000 时间性差异= 20 000-0=20 000 递延税款=20 000*25%= 5 000(转回) 所得税费用=105 000-5000=100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00 000 递延税款 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5 000,35,三、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会计准则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与税法规定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异,会引起二者所确认的净资产(利润)的差异。 将此差异与适用税率之积作为递延税款。

14、基本观点:以资产负债观为理论基础 即在“资产负债=净资产”基础上,认为利润是净资产的变动额。,36,第1年: 会计折旧=20 000;账面价值=100 000 税法折旧=40 000;计税基础=80 000 暂时性差异=100 000-80 000=2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000*25%= 5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0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5 000 其他年度:略,前面案例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资产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 =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取得成本 - 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 暂

15、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 未来期间不可税前扣除的金额,38,(二)负债的计税基础及相关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39, 利润表观 特点:以时间性差异为核心,焦点是所得税费用。 优点:它可以反映时间性差异的跨期影响。 问题:有局限性。不能反映那些不直接影响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却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差异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纳税影响。 资产负债表

16、观 特点:以暂时性差异为核心,焦点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优点:可以反映各类不同业务的纳税影响,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40,小结:,四、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法 (一)基本原理,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1,(二)所得税的计算程序,第一步,确认暂时性差异; 第二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三步,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第四步,计算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