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一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123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冈石窟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冈石窟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冈石窟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冈石窟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冈石窟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冈石窟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冈石窟第一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冈石窟,参考书目,北魏史_杜士铎主编_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北魏平城时代_李凭著_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魏云冈王建舜山西古籍出版社 中国石窟云冈石窟_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_文物出版社 云冈石窟辞典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信 仰 基 础,鲜卑族早期的信仰是杂卜、巫术、多神教崇拜,直到定都平城,开始接触中原地区的佛教,才逐渐注意佛教。北魏佛教的兴盛,始于平定凉州(北凉),原来很发达的凉州佛教得到东传。同时,北魏灭北凉,称为中原北方大国,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朝,也开通了以龟兹为代表的西域佛教艺术的东传通道。,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和波斯艺术的精华,

2、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犍陀罗艺术是由亚历山大东征时遗留的士兵与东方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印度、罗马题材,流传到我国新疆地区,为我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带来了希腊罗马风韵。,石窟外景,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

3、,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西区的第16-20窟,即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的石窟,它的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大规模雕凿的序幕。工程由文成帝时的高僧昙曜主持,主像模拟北魏王朝的道武、明元、太武、景穆和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建造,开启了我国以帝为佛的先河。,第一期洞窟,根据主像在石窟中的布局,16-20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最早开凿的一组,是以19窟为中心的18、19、20窟。这三窟的造像题材都是三世佛。第二组是16、17窟,17窟题材也是三世佛,不过是以交脚未来佛弥勒作为主佛像。,那双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佛像脸部的雕刻既有印度犍陀罗造像的风格,又极具古希腊雕刻艺

4、术的神韵。 宽厚的双肩、右袒的袈裟、伟岸的身躯的雕刻则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秦汉以来传统的大写意的雕刻艺术,难怪很多中外学者、专家们交口称赞,说其已经达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洞窟形制,洞窟形制也称石窟形制,指洞窟内外整体的构成形状,样式,结构。云冈石窟的主要形制有椭圆形大像窟,中心塔柱式洞窟,双窟形制洞窟,前后室结构洞窟。,穹窿顶椭圆形大像窟,洞窟中由地面通向顶部塑造 高大造像,顶部为穹窿顶,符合了草原民族原始的 生活方式。,前后室洞窟由前后两个窟室组成,前室和后室之间 的墙壁上开明窗,下开窟门相通。,双窟在云冈多指同一形制、同样规模、内容相连并紧靠在一起的洞窟。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两个洞窟靠在一

5、起共用一个前庭。云冈第1、2窟属于同一形制、同样规模、内容相连的双窟,第5、6窟属于规模一致而形制不同的双窟,第7、8窟和9、10窟均属于前室相通的双窟。,中心塔柱式洞窟是指在洞窟的中央位置树立一个立形柱体,将洞窟的顶部和底部连为一体的洞窟。中心柱是塔的象征。这种洞窟的平面往往也是方形,中心塔柱面与洞窟内各壁面之间,形成可以通行、右绕礼拜的通道,因此被称为塔庙窟。,从整体看,这一窟是昙耀五窟中最豪华、最讲究的一窟。 18窟最为奇特之处便是主尊身上的那件“千佛袈裟”。据调查,在国内外的泥塑、彩绘、木刻、玉雕、铜铸、石凿的各类佛像中,迄今尚未发现有如此规模的千佛装饰。,此洞窟形也是椭圆形平面,穹窿

6、顶。整个洞窟的布局造形显得主题突出、层次有序、雕刻精美。,第18窟,第十七窟也称为“弥勒三尊洞”,此窟形平面属椭圆形。穹窿顶。洞窟地面低于洞外地面。主尊也和前面几个洞窟不同,是交脚菩萨,高15.5米,面部、双臂及背光的大部分已崩塌,腿部雕刻尚未完工,戴宝冠,身上饰璎珞、臂钏,胸前佩蛇纹饰带。右手仰掌,左手屈胸。人们称之为“交脚弥勒菩萨”。 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练,堪称杰作。,第17窟,这尊造像对应了当时在位的文成帝拓跋濬,他是开凿石窟时在位的皇帝,这里将其形象塑造的年轻英俊,凸出表现了帝王风采。第16窟虽属于云冈早期石窟,但主尊的造像风格及其褒衣博带式的服装,都显示了云冈中后期的特征。,1、穹窿式的窟顶 2、平面椭圆形的大像窟 3、以三世佛为主的造像题材 4、肩宽体壮,深目高鼻,短粗身 材,八字须,火焰光的背光,浅、 密、贴体的服装。,以昙曜五窟为代表的平城模式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