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636755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恩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恩的世界史理论与城市化 袁吉富近来,关于世界城市的话题,在学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些讨论成果颇丰,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世界城市似为不多。有鉴于此,笔者斗胆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史与城市化理论的角度,谈谈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思考。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历史就是由地域性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城市化的过程。现代城市化意味着世界历史以各个城市为主要枢纽连接起来。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如果说现代社会是以现代生产为经济基础的话,那么,这一经济基础的必要手段就是“大工业城市和廉价而便利的交通”。在便利的交通而形成的世界网络之中,城市显然就是这网络中的枢纽和支点

2、,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主要基地。 值得提及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中心不断转移的过程。在世界历史条件下,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层级格局。最初中心是英国,随后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中心的是美国。对此,恩格斯曾经有远见地指出:“当英国迅速丧失它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的时候,法国和德国正在接近英国的工业水平,而美国正要不单在工业品方面,而且在农产品方面把它们统统赶出世界市场。美国实行一种至少是相对的自由贸易政策,无疑会彻底摧毁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同时会破坏德国和法国的工业品出口贸易”。如果我们顺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推断,在各个城市之间是不是也有一个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层级格局问题

3、呢?如果有,那中心城市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城市吗?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其现代城市化理论,在我们这个全球化或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在首都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建设目标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日益显现出它的巨大意义。 首先,对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在世界历史时代,每个人既是地域的个人,又是世界历史的个人,而根本上是世界历史的个人,这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与此同时,每个城市既是地域性的城市,又是世界历史性的即国际化的城市,而根本上是国际化的城市,这就意味着,我们讨论所谓的国际化城市,

4、在质的意义上其实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因为当代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国际化的;只有在量上讨论才是有些意义的。也就是说,只存在国际化程度高低的问题,而几乎不存在什么是否是国际化城市的问题。如果在是否是国际化城市的问题上绕来绕去,差不多是自讨苦吃。 其次,对何谓世界城市的判断要有清醒的认识。世界城市作为一种高端城市形态,它存在的依据根本在于处于国际城市体系分工的高端,而国际分工体系向来是由多重的分工复合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有多少种国际分工,就有多少种处于高端的世界城市;一个城市占据着多种国家分工的高端数量越多,它就越是复合的世界城市。目前一些人在讨论到底有几个世界城市,是不是只有纽约、东京、伦敦才是世界城

5、市,巴黎是不是世界城市等等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没有什么意思的。维也纳就是音乐界的世界城市,巴黎就是服装界的世界城市,难道不是吗?此外,人们还经常用有限的几个指标,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几个指标来衡量是否是世界城市问题,这种做法如果全面,当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问题是如果把这些指标定得过于狭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眼界狭隘的表现呢?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而忽视了长远的前景,后人又会如何评价我们呢? 第三,对世界城市的建设思路要有清醒的认识。世界城市是在全球化、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世界城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筑与周边及世界其他地域的物流、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等交往通道,在多赢博弈中实现自己

6、的建设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在自身追求的特有分工方面,切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否则,过于强调与世界的联系极易造成寄生性的发展后果,进而形成实质上非自主性的世界城市局面。对北京来说,如果它不能成为中国北方区域一体化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即便它成为世界城市,其发展潜力也是不容乐观的。 还应该看到,世界城市之为世界城市,意味着它的建设主体是世界人民,而不仅仅是北京市民,当然北京市民应当是基本的主体或者说是核心力量。而这就提示我们思考下述问题:其他建设力量为何也愿意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如何才能把非北京市民的其他力量努力转化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力量? 第四,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的严峻问

7、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建设世界城市并不意味着城市的大规模量的扩展,也不意味着城市中一部分人的发展要以另一部分人的贫困为代价。大规模的量的扩展会造成愈益严重的生态、资源问题,极大地破坏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变换,可取的核心办法是通过合理的分工和便捷的交通体系,形成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联合体,以缓解中心城市的巨大生态和资源压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消除城市贫困问题上下大力气,不能造成马克思所说的以“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激烈对抗,以便为首都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基础。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前沿话题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几点思考王彦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8、“制定十二五规划,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设健康城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当中,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到规划中来,努力提升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健康城市是为人类健康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生存战略 健康城市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为摒弃源于西方国家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低社会效益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对人类发展造成的严重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生存战略。它明确指出“健康城市是长期致力于创造

9、和改善自然、社会环境,开拓并扩展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协助和支持,并发挥最大潜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城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死亡4900万人,3/4都与生存环境有关。这就是说,只有在产业、环境、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各个方面的管理中都贯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使城市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乐园。建设健康城市已超出了狭义上的健康概念,它不是居民个人的事,也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而是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 健康城市与传统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城市应对人的健康问题采取的是被动和末端处理的方式,而健康城市则通过制

10、定健康城市战略规划,从源头上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促使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最终提升和改进人们的健康,实现了从“头痛医头”的末端处理到以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传统城市主要依靠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问题,而健康城市则是通过综合思维,制定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来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在技术手段上实现了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到运用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手段;传统城市应对人的健康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卫生部门,而健康城市则是由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志愿者等各类力量共同参与;在治理方式上,传统城市主要依靠政府独自治理,而健康城市则引入了社会参与,

11、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对城市环境问题、居民健康问题的共同治理。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化都是以高污染、高消耗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为基础的。这种工业化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环境污染、饮水困难、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暴力伤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人类的健康受到了极大威胁,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迅速增加。要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化布局、资源集约化利用、交通系统化组织、社会信息化联通、产业形态与自然

12、生态相协调、宜业环境与宜居环境相一致、创新活力与社会和谐相统一,建立健康、安全和高质量的自然环境,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相互支撑和互助的社区环境以及持续、高效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健康。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都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各国开始健康城市建设是以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欧洲总部建立健康城市项目为标志。当时,参加的城市仅有11个。随后,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全球已有4000多个城市参加了健康城市项目,其中,西太地区有170多个,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参加了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健康城市项目,还有很多城

13、市加入了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世界趋势。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建设行动得到了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宁、济南、昆明、西宁、唐山等全国很多城市的热烈响应。今年9月18-19日在唐山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上,与会城市达成了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唐山共识,一致呼吁具备创建健康城市条件的城市,要将建设健康城市摆上议事日程。建设健康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7.3%,2009年城市化率已达到了4

14、6.6%。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我国的城市化仍是建立在传统工业化基础上的,并未摆脱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即虽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患慢性病的人数却增多了。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居民达到了20%,同时新旧传染病仍然频发,且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建设健康城市,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之一。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着力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发展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发展与构建社会和谐的关系,发展与保护人类健康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关系。而健康城市建设则

15、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由之路,使生活在城市的人共享丰富充足的物质环境、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彻底摆脱人类的生存危机。对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若干思考 第一,健康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多层次的建设体系。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从个人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个人的身体素质、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环境方面则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生活中的空气质量、水质、食物、噪音、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和依照人们的需求而建造的各类建筑、绿地、公园、交通设施以及城市布局等人造环境。社会环境则包括人口、就业、社会制度、社会的诚信状况、经

16、济发展水平、整体社会的相互支持和凝聚力、整体文化氛围、社会文明习惯等。由此可见,建设健康城市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必须通过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建设包括健康生态环境,健康产业结构,健康社会体制和领导机制,健康科教文体工程,健康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安全饮食管理体系,宜业、宜居、宜行、宜绿的城市设计规划,保障健康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医院等在内的建设体系,来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 第二,建设健康城市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和全民参与。在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政府与其他参与主体存在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而且政府直接掌握着在建设健康城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以及由公共财政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因此,政府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应将全民参与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健康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最终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