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32261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总复习,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朱自清(19001948),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明线:游踪(外

2、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文章结构,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通感,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泻,泻,“泻” 与“流水”相照应,范围广,月辉照耀,一览无余,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画,“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如“印”,不能写出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涩的语言

3、氛围。,故 都 的 秋,郁达夫,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分析视点,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具体品味这个秋味呢?,清 静 悲凉,小院清秋,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槐落蕊,清秋佳果,把握情与景 311,1.观秋色,天(蓝绿) 牵牛花(蓝色) 秋草(黄色)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土(灰色) 阴天(灰色) 青

4、布(灰蓝) 枣树(淡绿微黄),冷色,“清”,“清”,“清”,落寞,落寞 孤独,把握情与景 4,2.听秋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环境 静,心境 静,以静写静,把握情与景 311,2.听秋声,以声写静,鸽飞声 蝉声 风雨声 问答声,故都 的寂静,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囚绿记 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

5、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作者简介,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用 “_绿”形式的短语概括),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囚绿 (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怀绿(14)惦念牵挂。,线索:,对绿的感情(找依据),总结课文 归纳主旨,囚绿记作者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

6、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喜欢原因:绿是我朋友(绿友), 希望的象征. 放绿的原因:佩服绿, 与自己同命相连 怀绿原因:关注北平人民命运, 坚信抗战胜利, 忧国忧民,二 、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绿是幸福希望的象征,这句话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正需要绿色安慰心灵。 为下文与绿枝条亲密接触做铺垫。,二 、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绿是幸福希望的象征,作者爱绿。,二 、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

7、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简介,周树人,豫才,狂人日记,阿正传,作品集有: 小说集: (历史小说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8、?,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说不出话来,因为太痛苦、太愤怒、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但,正义感、责任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 “不说”是假,“说”是真。 欲吐还吞 欲吞不得 吞而复吐,想象中的刘和珍 第一次见到刘和珍 赁屋授课时的刘和珍 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桀骜,锋利,微笑着 很温和,黯然至于泣下,阅读第3章,刘和珍是怎样的人?,成员,被开除 3,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3,虑及母校前途 3,向执政府请愿 4,欣然前往,为请愿而死 5,有斗争反抗精神,有责任感,有爱国精神献身精神,追忆刘和珍事

9、迹,毅然预定莽原全年 1,追求进步、渴求真理,“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悲凉”为什么用“浓黑”来修饰? 化抽象为形象,使“悲凉”可感可触可视,且是极度的悲凉。,“投枪匕首”般的语言,“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 血债必将

10、血偿!,“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真的猛士”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 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 看到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看到爱国志士被杀戮,感到万分哀痛,所以说是“哀痛者”。 能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因而感到莫大的幸福,无论是

11、奋斗还是牺牲都是幸福的。,品味语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 有形的刀枪 “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 无形的刀枪 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不能反抗、不知反抗。,品味语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 两个“沉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选择关系的复句。,两

12、种沉默,一种是暴风雨前的酝酿, 一种是走向灭亡的死寂。 用意: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 对黑暗势力的警告,“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 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小狗包弟选自 随想录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疼爱有加变成了大“包袱”,胆战心惊轻松沉重,内疚,羞耻,自责,善良 正直 自省 自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TYTY,TY2015yw,

13、梁任公先生,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我其内热与?” 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 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 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 的心境。,了解作者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县人。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

14、编辑刊物。1949年去台湾。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还独立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课文选自他的槐园梦忆(1974)。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读三到九段,作者是如何来塑造梁任公的学者形象的?突显了梁任公的什么性格品质?,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睿智) 神态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独特的开场白 (谦逊自负) 深情的箜篌引 (意韵丰厚 ) 动作 手舞足蹈 (自由洒脱) 演讲时敲头回忆 (自然可爱知识渊博),简练文风,“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梁启超文学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