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6434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十一册一面谢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课 时 计 划课题 19、一面 课型 略读 时间 序号本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教学方法批注式教学教学难题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教具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

2、习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 1932 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加黑字板书,下同)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

3、汉字。憎恶()虐( )待摩()()相抖擞( ) 颓()唐()不能自()2.口头回答“理解 分析”中的第一、三题。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18 节1.根据“揣摩 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提示: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

4、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 “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提示: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 、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 “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 19 节。教师讲解: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特写:引导

5、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 23 节“竹枝似的手”,第 38 节“他的手多么瘦啊!”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 32 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教师讲解: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 “我”不能不“ 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

6、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提示:“瘦” 。 “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 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提示: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2.提问:“我” 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开始“我” 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 “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 “我” 感

7、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 我”荐书并赠书时, “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 ”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

8、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五题。2.预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第二教时教学要点一、检查旧课作业;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三、总结课文;四、讨论练习题。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旧课检查“揣摩 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写“一面”给“ 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 ”)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

9、前进。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3.阅读讨论。(1)“我”为什么能在 “历尽艰苦”, “受尽”“虐待” 的情况下“咬紧”牙, “昂着头”?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2)“历尽” 、 “受尽”、 “咬紧” 、 “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 我”的巨大力量。(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

10、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讨论、小结: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四、总结课文1.师生共同归纳中

11、心思想。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例如, “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五、练习当堂完成“记忆 联想”中的第九题。方法:先由学生独

12、立书面作答,然后通过学生口头交流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明确。六、布置作业1.课外书面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七题。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19、一面环境:秋深、风大、天冷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简单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同时,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有关资料丰实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