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522942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课堂讲授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书有感,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 。,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

2、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 。 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方塘,多大的方塘?,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 。,清,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鉴开”怎么理解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 。,蓝天和白云

3、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 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 ?,为有活水源头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

4、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有人说,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说,能够摄取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