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3383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

2、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 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

3、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

4、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求: 一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维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

5、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94年,法律上就提出了自然保护的条例。一共有四十多条条例。条例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1 第二条1 第三条1 第四条1 第五条1 第六条1 第七条1 第八条1 第九条1 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第十条1 第十一条1 第十二条1 第十三条1 第十四条1 第十五条1 第十六条1

6、第十七条1 第十八条1 第三章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第十九条1 第二十条1 第二十一条1 第二十二条1 第二十三条1 第二十四条1 第二十五条1 第二十六条1 第二十七条1 第二十八条1 第二十九条1 第三十条1 第三十一条1 第三十二条1 第三十三条1 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四条1 第三十五条1 第三十六条1 第三十七条1 第三十八条1 第三十九条1 第四十条1 第四十一条1 第五章 附 则第四十二条1 第四十三条1 第四十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

7、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对于生态旅游保护区的有关禁令。如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

8、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9、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违反条例的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初探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与管

10、理方法的探讨和实践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分布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费短缺,加上多数封闭式的保护方式与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得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成为自然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难题。与此同时,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的特点,成为自然保护区中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并成为更多保护区结构和功能规划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旅游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干扰破坏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很多自然保护区一个突出的新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旅游业出现“回归大自然”的趋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热一再升温,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处理好自然保护区

11、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进行了一些探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恢复和发展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遗产、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自然保护区,并不是消极地保护自然资源,而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探索并加以合理利用,即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区适度向公众开放,让人们在其中进行旅游活动,便是一种较好的利用方式。在国外,许多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或称国家公园)都已改变过去单纯的保护、科研经营形式,而发展到旅游开发的社会化服务阶段。国内外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1)自然

12、保护区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各种旅游(游憩)需求,使人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自然保护区对公众开放,可以对人们进行直接的生动具体的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宣传教育,强化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可以为自然保护区开辟财源,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保护,从而达到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目的。旅游业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生机勃勃。伴随着国际旅游业中出现的一种“回归大自然”的趋向,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的已有上百年旅游历史的

13、国家公园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总体上是处于开展旅游的起步阶段。旅游业给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又带来了诸多的不利。 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积极影响旅游给自然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保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积累丰富的管理、建设经验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在实验区内有限制地开展生态旅游事业,有利于积累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稳定的管理机构,加强保护区的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也将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稳定和发展。 增强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依靠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自然

14、资源,有计划地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业促进和带动多种经营,增加保护区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的经济活力,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提高保护区的社会知名度。保护区多数处在边远、交通欠发达地区,致使保护区犹如深藏闺阁、尚未撂开面纱的少女,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事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如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从开展观鸟旅游活动以来,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迅速扩大了保护区的国际影响。 实现社区共管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倡导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社区

15、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为保护区的保护争取到了最广泛和最坚实的内部支持。同时,生态旅游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反过来,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也成为生态旅游者的理想目的地,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生态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消极影响。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渣排向环境,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旅游导致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设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不仅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严重地造成水土流失。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旅游对保护区生态平衡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以及为游客服务设施带来的污水、烟尘等,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该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将被受到影响。还有一些保护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要求,在本应限制游人进行的区域接待旅游者。 旅游对野生动植物构成潜在威胁。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素质良莠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