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3269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

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 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

3、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和死因

4、普的改变,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环境康健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WHO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地完好状态。”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生物尺度),病患是病人说明病理状态的方式(感觉尺度),患病是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行动尺度)。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

5、:亦称无症状疾病,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出现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与生理性代偿反应。亚临床状态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累积性、交互作用。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3.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一、社会经济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包括人的衣食住行及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的方面。二、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之间,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

6、效应: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6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经济地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指标。第三节 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一、社会制度中对卫生政策及人群健康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是政治制度。二、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三、家庭结构的建立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确定为标志。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四、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等四个方面。五、家庭关系

7、失调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失调,父母与子女关系失调等。六、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型社会。七、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数 / 女性人口数100,略大于一百为正常。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文化的类型: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教育具有两种功能:1.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2.传播社会准测,即对人的行为规范。教育影响的健康途径: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能了解预防保健

8、的重要性,对健康服务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教育可以通过影响收入、社会凝聚力等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心理因素与健康一、刚性人格的特点:责任感、控制感、挑战性。二、A型人格:具有敌意、匆忙和竞争。冠心病。三、C型人格:过分的顺从、忍让和自我克制,情绪压抑,爱生闷气。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生活事件: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照行为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基本特征为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应性。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分类:1.从调查

9、结果的分析来看,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2.从调查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现况调查、病因学研究等。3.从调查事件的时间序列来看,可以分为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4.从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看,可以分为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等。5.从调查对象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法和非全面调查法。二、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在那趋势的预测结论。三、第一手资料是由曾经经历过某事件的人撰写的。第二手资料是由那些未经过某一事件,而是通过访问或阅读第一手资料的人撰写的。四、抽样的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1.

10、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2.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烟。第二节 现场调查方法一、观察法的优点:1.资料的可靠性较高。2.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由研究内容决定。3.具有一定得到费用弹性。二、深入访谈: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根据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步骤:1.准备工作。2.调查对象的选择。3.设计访谈提纲。4.访谈员选择与培训。5.现场访谈。6.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三、专题小组讨论法: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案。四、选题小组讨论法:是一种程序化的小

11、组讨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寻找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列出来。问卷设计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设计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常见问题答案的格式:(五种)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问题的排列: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先排列封闭式问题;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检验信度的问题须分割开来。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有效

12、性第七章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向导,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进行性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健康危险因素: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使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广泛存在。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个人健康危险

13、因素:1.行为生活方式。2.环境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5.疾病史。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1收集死亡率资料;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为限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评价年龄(Appraisal age):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照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称评价年龄。增长年龄(achievable age):根据已存在的危险,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预计的死亡水平求出的评价年龄。五、1.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

14、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小)。4.一般性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六、群体评价: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2.危险因素的属性。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危险程度=危险强度危险频度。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第一节 社会卫生状况及评价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同年不满1周岁的婴儿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X1000 即:同年未满1周岁的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总数的比值(婴儿死亡数:出生后(活产)不满一周岁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婴儿数。活产:胎儿脱离母体时(孕期满28周)有过呼吸或其他任何一种生理现象(心跳、随意

15、肌收缩脐带搏动)的婴儿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敏感指标。1.婴儿死亡率在绝大多数国家相对其他各年龄死亡率而言是最高的。2.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和人口增长影响很大。3.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当年的出生活产数,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具有可比性。4.婴幼儿时期,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DFLE)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的死亡。它运用现实寿命表的计算原理,通过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消耗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1. 减寿人年数 (PYLL)(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以残疾为观察终点) LEFD是质量较高的生命过程,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水平。 3. 活动期望寿命(ALE)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4. 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病残调整生命年),系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1.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在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程度;在发达国家,则主要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