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4471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摘要:唤醒教育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促使人全面觉醒进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具有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紧密相连。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唤醒树人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意识和课堂情绪,构建全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文化观、生态观和学习观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以学为主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唤醒教育;语文新课程Abstract: The awakening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makes a person totally awake so as to r

2、ealize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life freely and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awakening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life, meaning, multi-dimension and proc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w Chinese curriculum. In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rriculum, it is urgent

3、to awake the awareness of educating people, culture awareness, life awareness and classroom affection, to construct a totally new outlook of value, culture, ecology and learning in Chinese curriculum,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2out the learning-based educational idea.Key words: awakeni

4、ng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of Chinese一、教育的唤醒本质我国古代对“教育”一词的解释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先觉觉后觉也;育者,生育、培养、培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 中庸解释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即着眼于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遵循儒家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内在觉醒与完美。 “教育”在英语中的表述是 education,源自拉丁语的 educoatus,有“引导、抚育、自身生成”的含义;德语中是 erziehung,有 “引导、唤醒”的意思。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5、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唤醒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即是对人的本性、潜能的引导、唤醒并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臻于完美的过程。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3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或接纳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也就是

6、说,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唤醒成长者的人格和心灵,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创造力。可见,斯普朗格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本体的总体生成,实施人本体结构的唤醒,使文化价值与本体生命融合,使人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因此,从本体论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人的唤醒的过程。二、对唤醒教育的当代审视当代教育挣脱了知识本体和智力本体的束缚,重新回归到人性本体上来,确立了以“人之生成”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即自由” 。1唤醒教育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它着力于对人性的全面唤醒,从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过程。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唤醒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具有更深广

7、的内在意蕴与价值。首先,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内在心灵觉醒的过程。斯普朗格把教育看成是人文陶冶、人格养成的过程,看成是使人从依循本能的4自然人蜕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即所谓“人文化成” 。笔者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能力训练,它还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借助这种对话,学生领悟到自身的存在和内在心灵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成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作为“人”的内涵。总之,唤醒教育就是对人性的唤醒、充盈与放飞。其次,唤醒教育是一种围绕“意义”所进行的全面的、立体的唤醒。一方面,从关系论角度说,在唤醒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联和交流,都是围绕着“意义”进行的

8、,唤醒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领悟“意义” 。这种“意义”并不是指知识本身的意义,而是指人的精神的领悟和发现,即生命或人生的意义。当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发生真正的生命对话时,这种由意义而引起的共鸣会使师生双方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跳动的活力、一份探索的愉悦、一股难以遏止的激情与冲动,而在这个意义生成的瞬间,师生共同获得一种生命的唤醒,文本也因意义的昭示而最终得以完成。因此,唤醒教育是一种以意义为媒介,以唤醒学生为目的的包括教师和文本在内的全方位的唤醒。另一方面,从个人全面发展角度说,唤醒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全面唤醒,也就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主张的培养“全人” ,即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给予充

9、分的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使之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萌芽。大教育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既5重德性,又重技艺;既重陶冶情性,又重启迪智慧。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内在心灵的启发与唤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有所动,教师的引导才具有更大的效力。再次,唤醒教育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自我生成与建构的过程。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的人格生成说,强调教育对人格的作用是以生命为中心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教育。受教育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觉醒与领悟

10、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更加真切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我,从而逐渐地根据真实的自我来自由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自我。人的一生永远处在动态的自我觉醒、理解、生成与建构的过程中,处在由种生命(自然生命)向类生命(自为生命)的永恒超越与趋向之中。三、在语文新课程中实施唤醒教育唤醒教育的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过程性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紧密相连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文化的存在,它与人的生活与生命形态有着内在同构性。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感、价值观进行

11、全面唤6醒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唤醒教育呢?(一)唤醒树人意识,构建全人发展的新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斯普朗格所谓的“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 ,也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他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他成为自主自觉、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怀他人、心怀社会的具有类意识的健全的个人。这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

12、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2这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自主发展的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是一种完整性教育,指向人的完整性建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往往把受教育者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学生被作为“标准件”加工出来,以备社会某一职位和角色之需,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完善,造成了人的片面和畸形发展。唤醒教育则挣脱传统教育的知识论藩篱,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关注7有关生命成长、精神发展、人格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致力于人的完整性建

13、构,为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打开了一扇理论与实践的窗口。叶圣陶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 ”3这就是要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首先要唤醒广大语文教师的树人意识,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树立培养全人观念,以学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二)唤醒文化意识,构建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14、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据此,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与要求,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文化特征。斯普朗格批判“教育是知识获得过程”的说法,把教育当作是通过“摄取吸收文化价值,体验陶冶多维的人,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唤醒教育将教育、文化、人三者连接起来,融为一体,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人生完成、文化建构的永恒过程,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表现出对人文教育的高8度重视。人文性即语文的文化内涵。语文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是一种文化的构成与存在。首先,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构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形象与意义的世界,一个情

15、感与审美的空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其次,从汉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来看,凡是经典作品,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再次,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汉民族语言是汉民族的文化存在方式,蕴含汉民族文化的精神与闪光点。因此,语文教育应该体现文化性,通过分析、阐释、体验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唤醒受教育者的文化意识,使其产生自觉的文化追求。20 世纪以来,我国课程重科学主义、轻人文精神所造成的弊端已日益显露,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唤醒文化意识,提倡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三)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生态观所谓生命

16、意识,就是为了满足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依据自身的潜能,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外在世界和自我具有认知、理解、建构和创造能力的潜在灵智和欲求。但它潜藏于人的意识深处,有待于教育的唤醒。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意味着学校课程9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因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发展的基本需要,生活世界唤醒了人之为“人”所应具备的生命意识, “只有将生活世界作为人的价值的存在基础,那一度失落的人的意义才能重新复归” 。4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教育应该呵护、关怀、唤醒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之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中奋然而起,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充分、全面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工具是语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文学作品。它们饱含着文化智慧和生命热力。语言和文学独具的文化、审美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多元开放性,这种类似于生命系统的动态过程要求“回归性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