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3494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利用语文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德育内涵【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复合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文章认为,要实现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德育内涵 前言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在新世纪,语文教育要顺应这一新形势,充分发挥新课程的独特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达到“教书

2、育人”的目的。我认为只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 、 德育的由来及重要性 德育,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灵魂,而且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人类对“德育“的认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抑或是中国与外国。它永远都是人们讨论的教育问题。“德育”这一词语,并不是从古就有的,它是随社会的发展2而发展并逐步形成的。我国古代把“教”字解释为“觉悟” ,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即德育)的意思。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

3、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这里所讲的“教学” 、 “教” 、 “学”都有教化之意因此,我国古代教育家,虽还没有用德育的概念,而是利用“教”来影响、统治人民。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用过“道德教育”和“训育”等概念以示德育。而明确使用“德育”概念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输入我国之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对德育一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倾向于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表述教育概念。至此,德育这一概念基本形成。当前形势下,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

4、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从对德育的概念及作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德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例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3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 “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既然语文教材对于涵养学生的德育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语文

5、教师在语文教材的分析中就应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并选取恰当的德育方法来实现教材的德育内涵与价值。(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分析德育选文语文教材德育内涵实现的主要阵地是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德育选文,做到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

6、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选文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4者也” ,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选文,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

7、课文语言文字本身。(二)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离骚 ,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8、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面对困难时,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5营养。(三)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受到德育熏陶在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向学生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物长廊。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

9、,上课时表演。表演时学生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向鲁大海的粗鲁、卤莽,完全是由于他对资本主义的仇恨而表现出来的;而周朴圆的阴险、狡诈也是由于他自身的阶级特点所要求的,他俩身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因此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父子。而学生也能在这一分析中,更好的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各个时期的语文教材都是从我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采撷来的一束束璀璨夺目的奇葩,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邃的哲理,对当代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有推动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实现德育的真正内涵。【参考文献】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2顾春中小学德育专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