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92292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创“网络评价” 选拔创新人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创 选拔创新人才韩锋 (清华大学云舟网络教育实验室 执行副主任)电话是: 010-62788838,13901022764通讯地址:清华大学 84025 信箱 邮编:主要论点:一、 源于中国的考试取士制度,即使在古代,也显露出抑制、僵化教育的弊端。二、发端于农业经济时代 ,而泛滥于 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考试,及其相伴生的应试教育,无法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三、美国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建立一整套较为先进的人才综合评价与选拔系统,使其各级教育,有力的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四、 由于中国的国情,现在照搬美国的人才评价系统,是不现实的。五、如果要将人才的创

2、新、个性、情感、思维等综合因素,包含在人才的评价系统中,就无法回避人才综合评价的测不准性 。而借鉴量子力学的方法,只有采用大量的过程性、统计性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在信度 和效度两方面的平衡。六、INTERNET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我们带来了建立网上过程性、统计性人才评价系统的希望。七、建立科学而先进的网上人才评价系统,是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应试教育突破口,会对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开创 选拔创新人才主要论点:一、 源于中国的考试取士制度,即使在古代,也显露出抑制、僵化教育的弊端。二、发端于农业经济时代 ,而泛滥于 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考试,及其相伴生的应试教育,无法

3、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三、美国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建立一整套较为先进的人才综合评价与选拔系统,使其各级教育,有力的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四、 由于中国的国情,现在照搬美国的人才评价系统,是不现实的。五、如果要将人才的创新、个性、情感、思维等综合因素,包含在人才的评价系统中,就无法回避人才综合评价的测不准性 。而借鉴量子力学的方法,只有采用大量的过程性、统计性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在信度 和效度两方面的平衡。六、INTERNET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我们带来了建立网上过程性、统计性人才评价系统的希望。七、建立科学而先进的网上人才评价系统,是解决长期困扰

4、中国的应试教育突破口,会对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一、 源于中国的考试取士制度,即使在古代,也显露出抑制、僵化教育的弊端。TOP 众所周知,中国是考试的始作佣者,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化考试,以及以此为凭据的升学制度、公务员选拔制度无不师承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项很大贡献。但即使在古代,仅仅依靠考试来选拔、评价人才,就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弊端,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标准单一、形式单一的考试(特别是一次性考试) ,无法真正去全面评价复杂而有个性的人。更为严重的是,考试会误导教育,使教育趋向僵化、压抑。我们无法忘记,孔子在论语中所表现的生动活泼

5、、师生同乐、充满自由思想气氛的教育形式,而明清的八股应试教育,是怎样令人不寒而栗。我们也无法忘记,我国盛唐时代,各具特色的人才群体,是何等的星华灿烂,如仙,如圣,如鬼,真若是仙之人兮,纷纷而来下。而到了明清,我们更多的是听到: 万马齐喑究可哀 的悲叹。深究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科举考试发端于隋唐,但唐朝真正通过考试取士,才不过占朝廷选官的 10%,更大量的人才,是通过诗人们的延誉,伯乐相马似的推荐等多种选拔方式,连史书上都感叹:唐人取士盖杂。而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已高度完善,表面上看,其制度化、严肃性、公正性已无懈可击,但显然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多样性、创新性。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中华文明

6、衰败的原因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篇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关于中国教育的历史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代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这种教育体系对于一个人养成思想与行为的和谐一致,是有成效的。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二、发端于农业经济时代 ,而泛滥于 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考试,及其相伴生的应试教育,无法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TOP 从历史长程的眼光看,经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I. 农业经济时期;经济的要素,主要是土地资源和简单劳动力,其对人才的需求,是少量的。

7、II. 工业经济时期;经济的要素,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掌握重复性技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其对人才的需求是大量而标准单一的。III. 知识经济时期。其经济要素却转变为知识、信息和大量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工业经济时代,发端于中国科举的标准化考试 ,伴随着同一的教学模式、同一的教学方法、同一的教学内容,在这个世界上大行其道。学校大量按照同一的标准生产人材 ,以适应工厂里大量重复生产的模式。这大概也是中国教育,从五十年代以来,从前苏联教育中学到的精华 。这种教育观念,再结合过去中国也是从苏联学来的计划经济,把我国教育从体制上,特别是人才评测和选拔体制上,长期一统到底。这应该是中

8、国现在应试教育滥觞的根源。而现在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知识经济,其经济要素却转变为知识、信息和大量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应试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相径庭。因为考试带给受教育者的,恰恰是对标准和同一东西的追求,考试会很大程度上压制他们的个性化倾向和创新冲动。创新,就是要突破“标准”的轾锆。因此,发端于农业经济时代 ,泛滥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考试,以及相应伴生的 应试教育,无疑阻碍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三、美国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建立一整套较为先进的人才综合评价与选拔系统,使其各级教育,有力的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TOP 参考国际教育的发展情

9、况:在知识经济最蓬勃发展的美国,我们发现,教育专家们,对教育人才的科学评测与选拔,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本世纪初,美国的教育界也曾相信:标准化考试,是人才测量和选拔的最科学、最公正、最可操作的方法。但实行了二十多年后,应试教育的弊端,几乎同样暴露无遗。使得美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不得不惊呼:坏的人才测试和选拔系统,会导致更糟糕的教育。到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泰勒教授为代表的进步主义 教育学家们,提出了仅以课程或学业结束时的考试,作为评测学生的依据是不科学的。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系统,应以过程性的观察为主来进行评价,并且在评价中不断指导学生,校正学习方向和方法,以求达

10、到课程目标。泰勒还因此进行了著名的教育评价八年实验 ,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通过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绝大部分能力指标,远远高于传统的考试选拔系统教育出的学生) 。从此,在教育人才选拔过程中,以过程性的人才评价为主,考试为辅的观点,开始被美国教育界广泛接受。泰勒教授也因此获得了教育评价之父 的美誉。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对考试进行超越。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教育学家 O.桑迪在总结了前辈们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原理,其基本内容是:1、 过去那种带有惩罚性的考试,今后要成为引导、刺激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评价;2、 过去那种以书面考试为基础的

11、评测,今后要发展为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方法的评价;3、 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今后要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4、 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今后要成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评价;5、 过去那种只着眼于狭窄范围的测验能力的考试,今后要变为考察认识、感悟及应用能力的全面的综合评价。6、 过去那种只由国家进行的入学资格考试,今后应由大学与高中合作寻求一种更稳妥的评价方法;7、 过去那种只由教师进行的评价,今后应当提倡同时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是由于美国教育界的精英们,不断推出了较为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并在各级教育选拔制度中,得到了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才使美国的

12、教育系统不断培养出比尔.盖茨式的天才人物,对于美国知识经济一枝独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个经济大国日本,在八十年代,产业发展方面还咄咄逼人,大有超过美国之势,但由于其教育系统长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困扰,现在在知识经济领域,已被美国甩得越来越远,并造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滑坡。所以我们认为,美国和日本两国在知识经济方面的成功与失败的反差,其根源在于教育体制的反差,更本源于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的先进与落后的反差。四、 由于中国的国情,现在照搬美国的人才评价系统,是不现实的。TOP 美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将教育评价系统普及到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个教育基层单位。人才综合评价的理念,已通过各种

13、手段,在各阶段的教育选拔过程中全面贯彻。虽然美国的人才评价系统,在理论上可让别国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但同时我们应该知道,这套系统是依靠美国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通过长期的教育高投入来建立和维持运行的。因为现代人才评价的办法,比之于传统的考试,其工作量的增加,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以及资金投入都要大许多,除了少数发达国家,其它国家很难效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照搬美国的人才评价系统,几乎不可能。五、如果要将人才的创新、个性、情感、思维等综合因素,包含在人才的评价系统中,就无法回避人才综合评价的测不准性 。而借鉴量子力学的方法,只有采用大量

14、的过程性、统计性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在信度 和效度两方面的平衡。 TOP 我们知道,任何评价结果都必须保证它的信度效度。所谓 信度,就是评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效度 就是指评价结果,对于被评价者的解释、适用范畴,与评价预期相符的程度。在传统的人才评价中,如果我们只追求评价在知识记忆、重复技能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相对单一方面的效度 ,那么仅通过有限方式和次数的测试(甚至就是一次性的考试) ,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度 。 但如果我们现在考虑 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就需要将传统的考试拓展为人才的综合评价 ,也就是要将问题意识、创新思维、情感、想象力等多种因素

15、综合 地考虑到人才评价的 预期范畴中,要保证有较好的评价效度 ,仅靠少数次方式单一的考试,结果会非常不稳定,不可预期,信度很差。因为综合评价 范畴中的很多因素,本身就具有不可忽略的随机性、分叉性、过程的非线性等特征,这与量子力学的测量非常相似。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仅通过有限次的考试,虽然不难获的高信度 的结果,但其在人才综合性评价的效度上,无疑会很低。这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托福考试成绩很高也很稳定的人,却往往只有很低的英语交际水平。再通过欧美多年人才评价的实践资料,我们更可以看出:人才综合评价的测不准性,也就是说:如果人才的综合性评价,必须将创新思维、问题意识、感悟能力、情感丰度等多种因素全面地

16、包含进评价预期 范畴之内,仅仅靠少量次数、单一形式的考试来进行测量,将无法同时获得较好的评价效度 和信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照量子力学,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测不准原理 ,并不意味着对它们测量的 无效,而通过大量的统计性 测量,得到稳定的统计分布,便可准确地反映出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同样,在人才的综合性评价中,在保证较好效度 的前提下,仅仅少数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虽然会很差,但大量测量结果的统计性分布 的一致性(信度)却有可能保持较好。所以,我们认为与量子力学一样,进行大量统计性评测,是解决人才综合评价的测不准性最科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想通过大量师资对于学生进行大数量的统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