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91915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刘献君为了全面体现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推动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努力办出特色 ,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除建设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外 ,还应该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一、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之意义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能使高等学校全面体现三大社会职能 ,推动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高等学校分类应全面体现三大社会职能高等学校定位和分类是紧密联系的 ,分类是定位的前提。高等学校分类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基础

2、性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对高等学校分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卡内基分类法、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等。我国学者对高等学校分类同样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三分法、四分法、层次分法、范围集中度和两个维度分法等。高等学校分类就是根据学校的社会职能和高等学校发展的现状 ,将高等学校依据不同的类型和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因此 ,研究高等学校分类就必须探究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相对而言 ,教学、科学研究两个职能的内涵

3、比较清晰 ,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理解 ,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则要复杂、模糊得多。有人认为 ,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做贡献;有人则认为 ,社会服务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就是学校创收。在提法上 ,也有服务、社会服务、直接为社会服务、使用知识、参与社会生活等不同提法 ,不同的提法也表示对社会服务的重点认识不同。社会服务的职能 ,来自于“威斯康星理念” 。 “威斯康星理念”,就是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大学的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 ,由教学发展到教学、科学研究 ,再发展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威斯康星2大学创建于 1848 年 ,地处美国麦迪逊市。几十年间

4、, 都是规模很小的非教派学院。到了 20 世纪初 ,查尔斯 范海斯担任校长期间 1904 年 - 1918 年正是威斯康星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 ,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 ,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他明确提出:“服务应当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大学应当成为服务于本州全体人民的机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存在于它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 ,大学对于州应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 。学校通过知识推广部和组织流动图书馆为社区提供知识服务;建立“两结合委员会”以加

5、强渗透大学与州政府的合作关系 ,为州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进入州政府 ,以影响和服务州政府及社会等各种方式服务社会。威斯康星大学通过为州服务 ,推动了州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威斯康星理念逐步得到全美甚至全世界高等学校的认同 ,并成为大学的第三社会职能。一般认为 ,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 ,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每种职能都有各自明确的内涵 ,不能相互取代。在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中 ,每一所大学都应力争体现三大职能,但各自应有所侧重 ,不同的侧重 ,构成了不同的类型。在我国现有高等学校

6、的分类中,有的侧重体现教学 ,有的侧重体现科学研究 ,有的侧重体现教学、科学研究并重 ,但缺少侧重体现社会服务的类型。因此 ,在现有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分类中 ,应增加教学服务型大学 ,列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之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努力建设一批教学服务型大学。(二)地方大学应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等学校的现代使命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也不仅是提供一般性社会服务 ,其使命还在于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 ,推动、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大学依托地方而生 ,随着地方发展而发展。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趋势发端于 19

7、 世纪初的美国。独立战争后 ,美国面临着拓展西部疆域 ,建设新国家的任务 ,迫切需要具有实际3本领的建设人才和开发人才。然而 ,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与国家的开发建设脱节 ,高等教育与各州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国通过创办州立大学、兴起“赠地学院”和创办社区学院等三大战略性举措 ,发展地方大学 ,开创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在英国 ,为了推动大学与蓬勃兴起的各地方城市工商业活动的结合 ,19 世纪的新大学运动应运而生。1836 年 ,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 ,标志着 19 世纪的新大学运动的开始。随后 ,相继创办了达勒姆大学、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埃克赛特大学学院

8、、伯明翰梅森学院、利物浦大学学院和谢菲尔德大学学院等。它们大都由所在城市捐资兴建 ,与所在地的工商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主要为地方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所设课程和专业侧重考虑本地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继英美之后 ,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中也十分重视区域化和地方化问题 ,强调建设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在亚洲 ,印度独立以后 ,政府鼓励各邦建立农业学院和地区性工程学院 ,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社区进步。20 世纪 60 年代,泰国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集中于首都曼谷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弊端 ,于 1964 年 - 1967 年在西北、东北、南方分别创办了

9、清迈、孔敬和宋卡拉王子三所大学。这些大学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科技和教育 ,特别是对保存和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区域化和地方化的发展十分迅速 ,一大批地方大学在全国各地崛起。截止至 2003 年 ,我国共有 1 552 所普通高等学校 ,其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 111 所 ,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712 %;地方政府所属高校 1 268 所 ,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8117 %;民办高校 173 所 ,占全部高校总数的 1111 %。地方大学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之为“地方大学地方办 ,地方大学为地方。 ”地方大学办学的目标和宗

10、旨 ,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大学创办以来 ,特别是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 ,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 ,探索如何为地方服务。 明确提出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有利于地方大学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坚持自己的发展宗旨和办学目标 ,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 ,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推动各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4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匀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别巨大 ,各地方大学所面对的 “地方” 、服务的对象各不相同 ,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1.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人均

11、GDP 来看 ,以 2006 年为例 ,上海为 7 330 美元 ,北京为 6 410 美元 ,甘肃为 1 130 美元 ,贵州为 740 美元 ,且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 10 倍。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来看 ,以 2002 年为例 ,上海为 13 249180 元 ,北京为 12 463192 元 ,贵州仅为 5 944108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上海为 6 22316 元 ,北京为 5 39815 元 ,贵州为 1 48919 元 ,西藏为 1 46213 元。 地方大学 ,特别是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大学 ,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别极大。2.教育发展程度不一教育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

12、制约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 ,以 2004 年为例 ,上海为 55 %, 北京为 53 %, 天津为 52 %, 而云南为 11.15 %,贵州为 10 %。 从每 10 万人口高校在校学生数来看 ,以 2005 年为例 ,北京为 6 580 人 ,天津为 4 340 人 ,上海为 3 838 人 ,而青海为 905 人 ,云南为 904 人 ,贵州为 838 人。综上所述 ,提出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 ,有利于每一个学校坚定服务地方的信念 ,下工夫去了解分析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 ,从而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目标 ,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体系 ,努力

13、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二、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之对策我国部分大学,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 ,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多种服务活动。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合理定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整个系统网络上的一个个结点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做任何事情 ,明确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即定位 ,是基础和前提。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 ,首先要将自己的学校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 ,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5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 ,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

14、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 ,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教学服务型大学要面向地方、了解地方、研究地方、服务地方、学习地方和融入地方 ,建成与地方相互作用的大学。有的学校在定位时意识到 ,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价值 ,为当地培养大量适用性专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与科学技术服务、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先进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 ,并把重要性作为思考?学校定位的根本立足点。 有的学校提出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给学校科学定位 ,学校“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办出特色” 。有的学校以“地方性、应用型、多科性、高校性”为定位 ,立足地方 ,培养具有创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基础比较

15、扎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使学校成为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基地。(二)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为宗旨我国地方之间差别极大,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极不相同。因此 ,人才培养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专业建设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状况、人才需求 ,探索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地处常德的湖南文理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中 ,通过以下措施反映地方人才需要。一是不简单抛弃普遍认为“市场需求不旺、招生规模不大”的所谓传统“冷门”专业 ,如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农学等 ,而是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需求 ,予以拓展和改造 ,满足地方需要。二是按照突出

16、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加大目前地方人才需求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建设。三是建立“规格加特长”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 ,鼓励学生“一专多能” 、“一专多证”,不拘一格成才 ,满足地方多元人才需求。四是整合教学资源,开设系列地方特色专业课程 ,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课程设置等 ,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制定 ,同样要适合地方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内蒙古工业大学采用6“2 +3”与“1 +4”并行的教育模式 ,培养少数民族高级技术人才。 “2 + 3”模式:学生利用两年实践既学习普通本科专业一年级课程 ,又补习部分必要的高中知识 ,同时提高了汉语水平 ,第三学年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完成后续 3 年本科专业学习。 “1 + 4”模式:民族预科生入学学习 1 年后 ,选择 10 %15 %基础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各专业一年级 ,完成后续 4 年本科专业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 ,少数民族毕业生基础知识学得扎实 ,又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