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7259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下)练习题及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yoa(0,)Pq大学物理(下)练习题 第三编 电场和磁场第八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1如图所示,在点( 处放置一个点电荷 ,在点(,0)aq处放置另一点电荷 。 点在 轴上,其坐标为,0)aqPy,当 时,该点场强的大小为(y:(A) ; (B) ;204q20(C) ; (D) . 30ay304qay 2将一细玻璃棒弯成半径为 的半圆形,其上半部均匀分布有电量 , 下半部均匀RQ分布有电量 ,如图所示。求圆心 处的电场强度。Qo3带电圆环的半径为 ,电荷线密度 ,式中 ,且为常数。求圆心 O 处R0cos0的电场强度。4一均匀带电圆环的半径为 ,带电量为 ,其轴线上任一点 到圆心的距离为

2、。QPa求 点的场强。P5关于高斯定理有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高斯面上 处处为零,那么则该面内必无电荷;E(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那么高斯面上 处处为零;E(C) 如果高斯面上 处处不为零,那么高斯面内必有电荷;(D)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那么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必不为零;yxoR2(E) 高斯定理仅适用于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电场。 6点电荷 被闭合曲面 所包围,从无穷远处引入另一QS点电荷 至曲面 外一点,如图所示,则引入前后qS(A) 通过曲面 的电通量不变,曲面上各点场强不变;(B) 通过曲面 的电通量变化,曲面上各点场强不变;(C) 通过曲面 的电通量变化,曲面上各点场强变

3、化;(D) 通过曲面 的电通量不变,曲面上各点场强变化。 S7如果将带电量为 的点电荷置于立方体的一个顶角上,则通过与它不相邻的每个侧q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A) ; (B) ; (C) ; (D) . 06q012024q048q8如图所示, 、 为真空中两个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面上的电荷AB A面密度 , 面上的电荷面密度 。试721.8ACm 723.5418BCm计算两平面之间和两平面外的电场强度。9一带有缺口的细圆环,半径为 ,缺口的长R度为( ),环上均匀带正电,总电量为 ,如图所dR:q示。圆心 处的场强大小 ,场强的方oE 向为 。 10关于静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正负,下

4、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势的正负取决于置于该点的试验电荷的正负;(B) 电势的正负取决于电场力对试验电荷做功的正负;(C) 电势的正负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D) 电势的正负取决于产生电场的电荷的正负. 11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在电场中,场强为零的点,电势必为零;(B) 在电场中,电势为零的点,场强必为零;(C) 在电势不变的空间,场强处处为零;(D) 在场强不变的空间,电势处处相等. 12. 真空中有一个半径为 的球面均匀带电,带电量为 。在其球心 处置一带电量RQo为 的点电荷。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球内离球心 距离为 的 点处的电势为q

5、orP(A) ; (B) ;04r014qQr(C) ; (D) . 0Q0Rq:SQ:A BBoRd313电荷以相同的面密度 分别分布在半径为 、 的两个同心球面10Rcm20c上, 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球心处的电势为 。03VU(1) 求电荷面密度 ;(2)若要使球心处的电势为零,则外球面上应放掉多少电荷?14电量 均匀分布在长为 的细杆上,求在杆外延长线上与杆端相距 的 点的电qL aP势(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15半径为 的圆盘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为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圆盘中心R点的电势 。o0U16在电量为 的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若选取与点电荷距离为 的一点为电势零q 0

6、r点,则与点电荷距离为 处的电势 。rU17一个半径为 的均匀带电球面,带电量为 ,若规定该球面上电势等于零,则球RQ面外距球心 处的 点的电势 。rPP18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个负电荷从 M点移到 N 点。有人根据这个电场线分布图做出下列几点结论,哪点是正确的?(A) 场强大小 ;MNE(B) 电势 ;U(C) 电势能 ;MNW(D) 电场力做的功 . 0A19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带电量 , 、 、91.0qCAB三点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 、 、 ,如图所示。Ccm23c若选 点的电势为零,则 点的电势为 , 点的B电势为 。20有一长度为 的细杆,左半部分均2L匀带负电,右边部

7、分均匀带正电,电荷线密度均为 , 为其中垂线上一点, 为其延PQM NEPQoLLCqAB4长线的一点,如图所示。以细杆中点 为电势零点,分别求 、 两点的电势。oPQ参考答案1(C); 2. ; 3. jRE20;iR4E04. ,方向沿轴线; 5. (D); 6. (D); 7. (C);23/20()Qa8. 两平面间: ,方向垂直于面向左;4.01/ENC中两平板外:左侧: ,方向垂直于面向左;./中右侧: ,方向垂直于板向右。41.0/中9. ,从圆心 O 点指向缺口中心;223004()8qdqdRR10(C); 11(C) ; 12(B) ; 13.(1) , (2)外球面应放掉

8、的电荷 ;98.51/Cm 96.710qC14. ; 15. ; 0ln()4PqLUa02R16. ; 17. ; 18. (C); 01r014Qr19. , ;45v20 , .PU0ln3Q第 9 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1将一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缓慢地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附近,则导体内的电场强度 ,导体的电势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把一块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板 移近一块带有正电荷 的金属板 ,BQA-_ Bd5两板平行放置,如图所示。设两板的面积都是 ,板间距离为 ,忽略边缘效应。当 板SdB不接地时,两板间的电势差 ; 板接地时, 。ABUBABU3三块互相平行的导体板,相互间

9、的距离 和1d比板的线度小得多,外面二板用导线连接,如图所示。2d设中间板上左右两面带电面密度分别为 和 ,则比12值 为12(A) ; (B) ; 12d21d(C) l; (D) 214一不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的内半径为 ,在腔内到球心R的距离为 ( )处固定一个电量为 的点电荷,用导线把球dRq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 O处的电势为(A) 0; (B) ;04d(C) ; (D) 04qR01()qR5一长直导线横截面的半径为 ,导线外同轴地套一个半径为 的薄金属圆筒,二者ab互相绝缘,且外筒接地,如图所示。设导线单位长度的带电量为 ,并设地的电势为零,则两导体

10、之间 点( )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分别为 POr(A) , ;204Er0lnbUa(B) , ;200lr(C) , ;0r0ln(D) , 02E0l2bUr6如图所示,半径 的金属球 ,带电量为15RcmA,内、外半径分别为 、 的812.qC210c315Rcm金属球壳 ,带电量为 ,两球同心放置。若以无穷B814.0qC远处为电势零点,则 球的电势 ; 球的AAUB odRq2d1121RA23oPrba 6电势 。BU7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 、 ( ) ,若带电量分别为 、 ,1R21R1q2则两球壳的电势分别为 、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则它1U

11、2们的电势为(A) ; (B) ; (C) ; (D) . 1212U12U8两个导体球 和 ,半径分别为 、 ,相距很远,原来 球带电量 , 球不ABRAQB带电。现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相连接,则 、 两球的电量分别为 、 AB。9若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内偏离球心处放一个点电荷,则球壳内、外表面上将出现感应电荷,其分布情况是(A)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也均匀;(B)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均匀;(C)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不均匀;(D)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也不均匀 . 10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看成很大的平板)间的相互作用力 与两极板间的电压F的关系是U(A) ; (B) ; (C) ; (D) .

12、F1FU21FU2U11若在电容为 的平行板空气电容器中,平行地插入厚度为 ( (极板间的距离)的0Ctd金属板,则电容器的电容变为 。12在 和 两个电容器上分别标明 200pF(电容量) 、500V(耐压值)和12300pF、900V,把它们串联起来后,再在两端加上 1000V 电压,则(A) 被击穿, 不被击穿; (B) 被击穿, 不被击穿;1C2 2C1(C) 两者都被击穿; (D ) 两者都不被击穿 . 13对球形电容器,在外球壳的半径 及内外导体间的电势差 维持恒定的条件下,bU内球半径 多大时,才能使内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最小?并求这个最小的电场强度的大a小。14在点电荷 产生的静电场中,如图放置一块电介质(阴影部分) ,q以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做一球面 ,则对此球形闭合面 ,下列说法SS中正确的是 (A) 高斯定理成立,且可用它求出球面上各点的场强;q7(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