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8445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学习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一课时学习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艺术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

2、说屏。出示屏风图片.这是什么? 2、教师说屏: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方法:圈、点批、注;合作、交流。1、你引起重视并解决了的词语。(老师相机抽查)2、用文中的句子说说 什么是屏? 3、你从文中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识?突出了屏的什么特点?明确:屏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等。 (训练学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三、再度课文,研读课文, 1、你认为作者对屏是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依据。明确:感

3、情“喜爱和向往。”依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_这个句子, 它因为它”的句式回答问题。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

4、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3)“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你认为作者引入这些句子对这篇说明文起何作用?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四

5、 小结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希望建筑师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五、思维迁移屏的演变 六、我的收获 学生小组内总结本课收获,抽代表发言,老师相机补充。(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输理知识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1、我是小小设计师,请发挥你的想象,自己设计一道屏,并为它取一个合适的名字。2、收集添加有“屏的诗句。例如: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备注: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刚接触说明文,而本文因其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的语言又不能规划为一般说明文。根据学生的学情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学生读懂文本上,没作过多迁移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