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369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9层次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和探索浙江省富阳市实验 陈建荣内容提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存在,有传统的“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层次教学就是利用分层、分组、分别指导等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使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关健词:个别差异 层次教学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大纲要求。1、分层

2、教学的前提是学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当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存在,常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如果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这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层次教学法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就能取得比较好效果。2、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因此,“分层教学”必须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发挥每个学生

3、潜能,使他们学有所得。3、分层教学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当前,我国中小学正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通过分层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原有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进步。4、物理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喜好心理活动,真正有兴趣,学习物理就无“愁苦”可言。兴趣的产生与培养有一个反复历练的过程,即:认识障碍点拨乐趣追求。首先要去认识,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内容。在认识中,肯定要遇到障碍,这是一个关

4、键时期,此时教师出面点拨,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并且初步尝到了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反复历练,多品尝几次乐趣,多得到几回愉悦,那么,学生自然从心底升起一种强力的求知力量,有了这股追求新知力量,兴趣之花定然常开不败。在这个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层次教学,无疑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化枢纽。因此,分层次学习疑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在探索中相机诱导,适时指点,帮助学生逾越障碍,从而实现了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的二、层次教学的组织模式1、学生分层、混合编组教师设计一个程序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A、层学生掌握B、C曾巩固B

5、层学生掌握C层巩固C层学生掌握巩固在同一个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在研究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其大致分为 A , B,C 不同层次,并将他们分排在各学习小组内。象 99 年我所带的高二( 7 )全班 47 人,分成 3 组。划分层次如下:A层 15 名,占 31.9% ; B 层次 25 人,占 53.2% ; C 层 7 名,占 14.9% 。这种层次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目标的达成是这样子的: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学期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变换层次组,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创建“小先生”制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优

6、秀的学生担任小先生,向其他学生授业、解惑。在各层次范围内,我们以小先生为核心,组成学习组。层次大致相同的学生坐在一起很自然地互相释疑、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习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挫折感,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让即使学习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领悟到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而更上一层楼。而且我们以学习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各尽所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当然我们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讲解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点拨和启发,特别时所提的问题。如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的教学:学生练习1:质量为M的木块以速度V木沿光滑平面向右运动(如图),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子

7、射入木块,射穿后,子弹的速度为V子,求木块的速度V木。子弹打木块学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很新鲜,从而产生解题的兴趣。由于上节课已学了动量定理,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能在两三分钟内解决问题。当然也有可能少数同学思考后(大约一分钟)还不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这时可以请知道的同学点拨一下,当所有的同学都明确用动量定理解题后,最好请两位学生上黑板解题。待学生解完题后,教师作适当点拨如下:问:用动量定理解题首先要注意什么?答:设正方向。问:很好,大家都考虑到了吗?此时,做对的同学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而做错的同学由于碰了钉子,所以对设定正方向的重要性,记忆尤其深刻。然后要求学生将子弹和木块的初动量放在等式的一边,末

8、动量放在另一边。问:你发现了什么?答:子弹和木块撞击前的总动量等于撞击后的总动量。教师:回答的很好,这是力学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叫动量守恒定律。学生由于这么快就亲自导出了“非常重要”的定律,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就会溢于言表从而达到兴奋的高潮。问:系统动量守恒需要条件吗?让学生讨论半分钟,当学生积极思考后,处于迷茫、焦虑、并渴望点拨时。教师问: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有什么特点?答:因为水平面光滑,所以系统合外力为零。问:系统合外力为零,是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吗?学生又处于新的迷茫之中。问:如果木块与水平面有摩擦,系统动量还守恒吗?请计算。大约一分钟后学生算出结果,发现有摩擦时,系统动量不守恒

9、。然后请学生总结,教师将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以结论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劳动后丰收的喜悦。学生练习2:如图,质量为100千克的小车以2m/s的速度向左运动。质量为50千克的人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小车,求人跳上小车后的共同速度 。(忽略小车与地面的摩擦)等学生看完题目开始解题时(大约1分钟),可以请一位学生起来回答(学生点拨)问:你用什么知识解题?为什么?答:因为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所以动量守恒。问:解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答:先设定正方向,并标明速度的正负。 而后,请两位学生上黑板解题,教师走下讲台到处转转看看,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并及时进行个别的或整体的指导。 待学生解题完成后,请

10、学生对写在黑板上的解题过程及书写习惯作出评判,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过程和书写方法。(这一作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新的兴趣,同时使解题过程清楚、书写习惯好的同学获得自豪感,解题过程不太清楚、书写习惯不太好的同学由于缺点的克服心情也很愉快。)2、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教学目标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层为拔高要求,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可高于现行大纲要求,主要为高一级重点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B 层为目前教学大纲,教材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主要为高一级一般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 层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先补基础,后逐步提高,主要为将来就业或学习打好文化科学知识基础。3、组织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一般而言,

11、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悬念、情境、衔接、复习、练习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并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高级目标,引起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时间约为 3 5 分钟。同时,在上课前,通过学案设计一些配置性的题目。A层可采用尝试新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B,C 层进行补偿练习,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搭桥问题。在讲课过程中,主要按本节课知识联系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不同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时间为 20-25 分钟。留下 10-15 分钟进行分化训练,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基本题人人做,机动题 C 等学生可以免做,附加题则为一些

12、综合性,超前拓宽的题目,供一等学生完成。同时,注意观察、纠错与补漏。多层次教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对共同的有一定代表性或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师作集体讲解,对个别的具有部分超纲拓宽的知识,则进行个别指导。如在进行加速度这一重要概念的教学时,应分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能够明确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速度变化快慢(变化率)的关系,以及与速度为0与有加速度的关系。第二步,加速度是失量,明确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末速度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加速度概念得以加深,产生加速度的

13、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然后又可用下列选择题:A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B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C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一致。D物体受合外力减小时,速度也一定减小。强调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和方向性,同时得出速度大小变化与加速度的联系。第四步,通过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我们又可以通过以下讨论来加深加速度概念,一个小球从空中下落,下落过程中受一水平作用力作用,它的落地时间会否变化?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又可以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如速度大小不变而加速度变大,这在直线运动当中是不可能的,但在圆周运动当中就完全可以做到。通过这样的由浅入深出,不断深化,概念不断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够掌握完整的物

14、理概念。4、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如学生作业可分为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而向大部分学生。C 等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量力而行。一是附加题,即根据一等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机动题即根据 B 等学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及思考题;三是基本题,即根据 C 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更具体提示的题目。5、分层测试、客观评价在阶段考查中一般依据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核。每份试题都包括基本题、机动题、附加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

15、生设计的。机动题是供C等学生选做,B等和A等学生必做的。附加题则是供B等学生选做,A等学生必须做的。分类考核后,教师要区别检验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矫正措施和评价方法。对学生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希望,品尝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烈评价,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基础上,对各个学生进行二至三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来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高中教育正由过去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转变。物理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多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资料1、现代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吕文升、方天培主编 1993年版2、现代教学设计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盛群力、李志强编著 1998年版3、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国际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