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310542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5月语文月考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ch)暑。处暑分三侯:“一侯鹰乃祭鸟,二侯天地始肃, 三侯禾乃登。”“禾乃登”指处处(ch)可见农作物黍稷麦等的成熟景象。B. 当初贝聿铭先生应(yng)法国总统邀请对卢浮宫进行改建扩建,修建方案中金字塔形象引起轩然大波,但建成之后傲慢的法国人收回指责,算是对贝聿铭以及他的建筑设计艺术的积极回应(yng)。C. 天上星星和它们所倚依的令人着(zho)迷的头顶星空,构成了这个世界存在的秩序,提供了一个无 比深遂的宽广维度

2、,让生命有了着(zhu)落点。D. 当加缪在思考“荒谬感”时,大脑空(kng)白,原先世界开始崩溃,脚下的地面开始摇晃,权威失 去了至高无尚的地位,之后重建的一切才不致沦为空(kng)洞的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在做题目时,仔细核对认真辨别,主要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侯”应为“候”;C.项,“深遂”应为“深邃”;D项,“空kng白”,“至高无尚”应为 “至高无上”。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久前我在拙著懒寻旧梦录的自序中有过一

3、段反思独白:“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 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酷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 乱会持续了十年之久?【甲】我从痛苦中得到了解答:科学与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 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 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东西也统统反掉。【乙】6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提了 “斗私批修” “兴无灭资”之类的口号,相反,十七年中却没有认真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这些人也真的认为封建主义这座大山早已经推到了,【丙】其结果呢,封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我们这些受过

4、五四洗礼的人,也推波助澜,逐渐成了驯服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阻碍B. 也C. 岿然不动D. 推波助澜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汉语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把所给词语带入到具体语境中去考虑是否合适,重点要考虑词意轻重,程度大小,适用范围,感情色彩,有无固定搭配等。本题要求选出“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这里感情色彩有误,

5、应改为“随波逐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标点符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所给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即可。本提要求选出“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B项,乙处只是一般的句中停顿,并不是一句话结束,应将“。”改为“,”。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千年之约梦幻龟兹由浙江援疆资金扶持打造,整台演出以塔里木歌舞团为班底,融合龟兹乐舞、胡旋舞等多种绚丽多姿的舞蹈,重现了我国汉唐时期阿克苏地区所在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地的辉煌盛景。B. 近日,由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微动漫正式发布,该微

6、动漫作品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以微动漫的形式分学段演绎,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认知相关要求。C. 何以为家揭露了一个悲惨的现实,不但贫困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苦难和折 磨,他们眼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D.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在全球化的时代,那种机械地用进出口数额多少进行胜负推算的观点,其与当下情况存在本质的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与事实不符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

7、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B项,结构混乱,“推出了”改为“推出的”;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贫困的父母不但”;D项,成分赘余,去掉“其”。故选A。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南京夫子庙秦淮礼物店推出各种状元、科

8、举题材的文创产品,其中一枚“盐水鸭别针”出人意料地成为人气最高的产品。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在店中,几乎每个看到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是“扑哧”一笑。因为鸭子的造型“太写实”: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就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 出来一一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整只鸭子就像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对于南京人,一目了然。 说不定个别吃货看了,耳边已经响起“要一只还是半只”的招呼声了。请你分析“盐水鸭别针”这一文创产品的创意之处。【答案】外形设计上,突破以往“体育跑道”的惯例,选用

9、南京地方特产一一盐水鸭矮乎乎、胖墩墩的可爱幽默、风趣形象。效果上,融入了南京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给人 以亲切、接地气的感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筛选标注有用语料,并揣摩思考加以整合,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构思作答。本题要求分析“盐水鸭别针”这一文创产品的创意之处。首先“盐水鸭别针”作为文创产品,它的创意点就在于“别针”造型,“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结合图片信息可见盐水鸭矮墩墩胖乎乎,“几乎每个看到 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

10、是“扑哧”一笑”,这就鲜明的体现了盐水鸭别针外形可爱幽默、风趣形象的特点;其次,“盐水鸭”是南京特产,“盐水鸭别针”选用地方特产,融入地方特色,从效果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充满烟火气,给人平易亲切、接地气的感受。6.高三张敏同学数学作业未及时上交,补做后由课代表王亮代为上交。恰好蒋老师不在, 王亮就写了一张便签条放在蒋老师办公桌上,但其中有3处语言不得体,请分别找出并修改。蒋老师阁下:因张敏同学身体不适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现由我代他上交补好的作业。未能谋面,留此便条,望您知悉。您的学生:亮【答案】“阁下”,敬辞,多用于外交场合,此处不当,去掉“阁下”即可。“谋面”,见面相识,不合语境,改为“见面”

11、。“亮”,落款应为姓名全称,改为“王亮”。【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阁下”,敬辞,多用于外交场合,此处是口语语体,使用不当,可去掉“阁下”。(2)“谋面”,见面相识,书面语体,不合语境,可改为“见面”。(3)“亮”,落款应为姓名全称,否则不能明确知道是谁,要改为“王亮”。【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

12、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苏童与王宏图关于南方精神的对话王宏图:你

13、曾写过谈论南方精神的文章,能否详细谈谈。苏童:在每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作家眼里,他们的南方都是不同的。我所叙述的南方非常杂乱,也非常具体,这恰好是我能做的,也是我认为贴切的表达,我没法赋予它一个有条理的、整体性的概念。我从自己非常熟悉的一条狭窄破旧的小街落笔,它是多少年来被市政建设所遗忘的一条街。我凝望着这条街时,想起了许多往事,那全是些日常生活的镜头,说不上有多少美,但 里面透出鲜活的生命气息。那条小街的日常生活节奏非常缓慢,像一只老式的钟,走得很慢,但镇定自若,它与大都市中的快节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宏图:从大处着眼,你对南方有些什么看法?苏童:要想用几句话勾勒出南方的整体特征非常难。在南

14、方,语言都不太能交流。比如在我从小生活的苏州,翻过一座山,过一条河,人们说的话就互不相同。我觉得,南方的杂乱无章也并不全是坏事,假如从文学汲取营养这方面着眼,它就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就可以演变成非常丰富的素材。那些素材之所以丰富正是因为南方杂乱。但是,从小生长在此的作家,会觉得没有几条线索可以轻易表达他所生长的地域环境,因而对自己写好地域的信心不大。也因为南方人多,地域广阔,思想纷杂,工业基础发达,人的精神面目就不是清澈见底 的了。南方从来没有一个正统观念,就像两个家庭主妇吵架,她们每次吵架的主题都不是相 同的。比如苏州人吵架,总是横生枝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结果很杂乱。王宏图:南方人和北

15、方人的消费观念也大不一样。苏童:南方人想法多,点子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方的生存环境有关。在南方,人口密集,导致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狭小,而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最好的生存环境,这样就势必促使他们在脑子里、肚子里做文章,尽可能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南方人的精神世界的线条难以勾画,我从来不觉得我在自己的作品里对南方的塑造是成功的。从社会学维度来看,南方人的精神气质是积极向上的。南方人的脑子活络,他们特有的生存境遇,造就了他们对环境特殊的反应方式,他们必定要永远和人打交道,否则就无法在此立足。这培养了智慧和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南方人比北方人精明,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南方城市里

16、的小巷曲曲折折,一眼根本望不到底,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那么多的人都要 生存,那么多的人在有限的地方都在扩充自己的生存空间,见缝插针,所以平直的巷子在那 么多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中变得弯曲起来。另外南方的精神同北方是有差别的,南方没有发生过集体大迁徙,南方人可以义无反顾 地抛弃自己的故土,作为生活的必由之路。比如说皖南人在20世纪前半叶所过的漂泊生活,漂泊已经成为他们某个阶段的生活定式。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南方精神。他们可以不吝惜自己的故土,可以不断发展,漂泊是他们的命运。过去的皖南人一直在漂泊,没有大规模的迁徙,是自觉地寻求发展和生存。我想正因为这样南方人的思维比较适合现代工业社会。7.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家苏童心中南方地域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