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9549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寓言故事中的智慧纪昌学射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执教:沟头小学 杨国英指导教师 吴素琴教材分析: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故事长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

2、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设计说明:文本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特点便是: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就本文而言,除了不具备强烈的讽刺性外,其他特点均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我将寓言的特点概括为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文体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向便是读故事、悟道理。本文篇幅短小,没有生僻词语和长句,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读通读顺课文,认识生字词已经不

3、成问题,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完全可以单独解决,而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和体会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将故事读得有滋有味,甚至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是教学的重点;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从多个角度悟出其中的道理,则是教学的难点。短短的一则寓言,它的表达方式也很有特点:故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起因、经过、结果俱全,结构完整便于读者理清文脉,从总体上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文本的重点部分,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极其相似,都是先写飞卫的要求,再写纪昌是如何练习,最后写练习达到的程度。这样的构段方式便于采用“先导学再自学”的教学策略,而且利于学生复述课文。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

4、文阅读正是新型阅读方式的一种实践形式。阅读顺序由单一的从头至尾的纵式阅读发展为既有纵式阅读又有横向联系的网状阅读,读者的思维容量也随之大大扩展,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大幅提升。本节课将传统的单个文本的阅读增加到多个,呈现了纪昌学射、群鸟学艺、驼背翁捕蝉三则寓言故事,着重以“题中有智”、“妙语藏智”、“寓意启智”这三个方面突显寓言中的智慧,精妙、准确、全面地将把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体会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融入到了教与学中,并鼓励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列子一书中“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适时地把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教学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刺、绑住

5、”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寓义。3、把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和体会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练习复述。4、拓展阅读,感受故事魅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和体会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学习复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元地感悟寓言的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群鸟学艺、驼背翁捕蝉两则寓言。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题中有智发现寓言题目的秘密1、以图导入,了解文体特点。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的第一个故事纪昌学射。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概括故事大意。4、小结:紧扣题目,概括内容,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

6、好方法。二、妙语藏智体会寓言言语的秘妙(一)读故事,想画面,理顺序1、过渡:那么纪昌是怎样学射箭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完想象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哪几个画面?(出示学习要求)2、反馈。3、师小结:第一个画面是故事的,第二和第三个画面是故事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故事的。课文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4、小结学法:读故事想画面的方法,理清课文的顺序。(二)细读品评,感悟形象1、师;课文重点写那几个画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话讲什么?哪个字或词最吸引你?做上记号。(出示学习要求)2、学生默读静思。3、反馈。预设(1)飞卫怎么教?出示句子: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

7、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引导品读。预设(2):纪昌怎么练? 出示句子:妻(q)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A、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创设情境,体验训练的枯燥、艰辛。师引读: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回家之后,他就开始练习起立。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七百多个日子里透过“注视”这个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B、师小结,体会寓言故事语言的精练。预设(3)A、出示: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B、品读相当到家,体会夸张的妙用。(三)自主学习,对比阅读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飞卫老师满意

8、?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预设:(1)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又写了_,最后写_。(2)不同之处:要求提高了,练得方法不一样,达到更高的境界。(紧扣“每天、聚精会神、盯着、大如车轮”品读)2、纪昌这一看,就是整整三年哪!(原文: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学到这,同学们觉得纪昌身上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3、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怎么教,男生读纪昌怎么练,女生读结果怎么样。三、寓意启智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1、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取得这样大的进步齐读四五自然段。2、引导体会寓言蕴含的多重道理。3、小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

9、来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读语言故事时还要读懂语言背后的含义,体会到它蕴含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学习寓意故事的好方法.四、创讲故事习得寓言的言语奥秘1、过渡:寓言故事内涵丰富,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好故事。如果要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需要注意什么?2、出示复述要求:(1)条理要清楚(2)突出主要情节3、同桌互练,推荐讲故事。五、群文阅读凸显寓言的独特魅力 1、引导用本节课掌握的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读群鸟学艺这个故事。2、交流故事内容及寓意。3、快速浏览驼背翁捕蝉,想想它和纪昌学射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小结:同样一个道理,也可以用不同的故事来表现。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0、。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紧扣题目 概括内容 想象画面 理清顺序 品味语言 体会寓意群鸟学艺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就都到她那里去学习。 凤凰说:“学东西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话刚开个头,猫头鹰想:“真是废话多,凤凰不过是长的漂亮,不见的有什么本事,罗哩罗嗦的,不见得有什么能耐。没什么好学的!”猫头鹰飞走了。凤凰接着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叉.”老鹰听了,一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呀,简单,我会了。”然后老鹰就飞走了。凤凰接着说:“吧叼来的树枝一层层的垒起来.”刚说到这,乌鸦插嘴到“原来就是垒树枝呀,我知道了。”乌鸦得意的飞走了。凤凰又往下说:“这

11、种窝不算好。要想住的安稳一些,应该把窝搭在屋檐下,不怕风,不怕雨.”麻雀听了,高兴的想“和我想的一样呀,没什么高明的!”麻雀转身飞走了。最后只剩下小燕子在那里认真地听。凤凰对小燕子说:“搭这样的窝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先叼泥,用唾液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这样的窝住着才舒服哪”小燕子听完后,非常高兴,谢过凤凰,回去后按凤凰所说的方法搭建了鸟类中最好的窝。虽然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只有燕子的窝搭的最好,又漂亮,又结实,而且很舒适。驼背翁捕蝉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12、“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