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0304717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教材包含了“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主题。中华传统美德,意蕴深远,本课旨在将学生引入修身立德的大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树立起培养高尚精神品格的意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2、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则名言: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康有为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拿破仑2导入语:这两则名言都提到了一个词“自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一直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窥探一下中华传统美德的奥妙。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1教师出示思维导图: 注重明志 崇尚气节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讲究诚信 品行高洁的人士及其伟大人格 求新精神 学习实践2学生自主阅读P82“阅读角”内容。教师提问: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3、。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你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吗?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点拨。3接下来的其他版块,也可按照此模式进行。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4同桌合作,完成P85第二个“活动园”的连线任务。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谈谈这些格言给自己的启示。三、课后作业课后搜集其他注重人格修养的名人的故事,并用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写自己得到的启发以及以后应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吗?这是谁说的?(孔子)是的,他就是孔子。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仁爱精神吧!二、立己达人的仁

4、爱精神1教师: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谁能起来读一下“孔子的仁爱思想”?(教师随机点名,学生朗读P86“阅读角”内容;读罢各小组讨论交流对“仁爱思想”的理解,并完成下方“活动园”的任务。)2阅读P87将心比心的故事,加深对“仁”的理解。3阅读P87“阅读角”朱冲还牛的故事,理解宽以待人的道理。教师: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吗?(学生思考后,教师随机提问并点评。)4学生阅读P88杜环侍老的故事,理解“民胞物与”。教师:你能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吗?学生讲故事,老师作指导。

5、教师过渡:对他人我们要有这种仁爱精神,那么对国家呢?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1教师引导: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你们知道顾炎武吗?2学生自主阅读P89“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各小组交流并完成P89“活动园”的任务。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事事关心、为什么要爱国呢?学生自主阅读P89页末鲁女爱国的故事,朗读故事上方的一段文字。教师过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以具体行动去爱国呢?3学生自主阅读P90“活动园”内容,同桌讨论:和平时代和战争时代,爱国都有哪些表现?然后举手回答。4学生阅读课本关于“忧患意识”与“天下为公的理想”的内容。5教师总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四、课后作业复习本课学习的内容;课余可以多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加深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