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724487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考纲要求 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a.曲辕犁; b.翻车和筒车;c.均田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a.灌钢法;b.柜坊和飞钱; c.“市”;d.市舶使 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三教合一;科技成就:a.雕版印 刷术;b.火药;c.齐民要术;文学艺术:a.书法成为艺术;b.绘画理论形 成;c.唐诗,本讲考点,考点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考点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农业 (1)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出现 曲辕犁 ,安装犁评,适应了各种土 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

2、求,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采用 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水利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4)土地制度:魏晋和唐朝时期实行 均田制 。 a.目的:抑制兼并,维护 小农经济 ,巩固统治,限制土地买卖。 b.意义: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考点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5)生产重心: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误区警示 牛耕不是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标志。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定型的事件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 的精耕细作。 拓展延伸 土地兼并的影响及解

3、决措施 (1)影响: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 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 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2)解决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 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 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但是,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 奏效。,2.手工业的发展 (1)官营手工业 a.冶炼业:南北朝时期发明 灌钢法 。 b.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2)民间手工业 表现:魏晋时期曾遭到摧

4、残,到了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 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影响: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拓展延伸 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丰富的原料。 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3.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商业 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 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b.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 世。

5、(2)市的变迁: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 “市”“坊”严格 分开。,(3)城市的发展 a.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等。 b.表现: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 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 益二”的说法。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 专门 管理。,思维启迪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 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千米的大运河,沟 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 河连通了海上

6、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依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的作用。 提示: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兴起, 工商业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术语必背 (1)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人口和技术的南移,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2)唐代继续推行“抑商”政策,但没有阻止商业的发展繁荣,城市商品 经济得到了发展。,主题 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呈现 史料1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 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 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7、唐六典 史料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 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 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史料3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 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 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 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以省略号为分界线,前一层围绕“坊”,后一 层围绕“市”。史料意在表达唐代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市受地域和 时间的限制。指居住区。体现了市有

8、严格的时间限制。 (2)史料2属于文献史料。以时间为分界点,分为唐朝前期与后期。史料 体现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放松了对市的限定。,(3)史料3属于古文献史料。该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交易具有地区 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等特点。通过辅助 设施的逐渐完善来体现唐代商业的发展。指古代的旅店、酒店。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2,概括唐代坊市制度的特点。 提示 坊市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市 的设置上前后期有所调整,但没有放松对市的监管。 (2)唐朝开元时期,商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商路畅通和商业 设施完善,使唐朝的商业呈现 广阔、交易次数频

9、繁等特 点。 提示 辅助 市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2)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3)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 大。 (4)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 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杂戏反映戏曲艺术的成熟 市场界限分明,规划整齐 印刷业使用雕版印刷技术 市内邸店用纸币交易 A. B. C. D.,典例 (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解读唐朝东市(局部)示意图,联系唐朝史实,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D,解题关键 准确解读示意图中文字信息。 答案 D 本

10、题以唐朝的市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戏曲艺 术的成熟是在元朝时期,故错误;依据图片可知正确;唐朝开始使用 雕版印刷术,故正确;与史实不符,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A.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萌芽 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化 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 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1.(2017北京西城一模)下面的雨中耕作图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 ),C,答案 C 材料中的时空定位是“唐朝”“甘肃敦煌”,A项发生在 春秋时期;B项发生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C项符合题干材料中的时空 定位;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是耕织结合,而图片只体现了“耕”,排 除D项。,2

11、.(2017北京昌平期末质量抽测)唐朝僧人义净仰慕玄奘西游,到广州与 波斯船主商定,船主许他附船前往印度。下列货物可能出现在他所乘坐 的商船上的是 ( ) A.越窑的青瓷 B.松江的棉布 C.四书章句集注 D.郑板桥墨兰图 答案 A 越窑的青瓷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陶瓷,与材料中的时间 “唐朝”吻合,故A项正确;宋元之际,松江地区棉花种植发展很快,到明 代,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 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编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郑板桥 墨兰图是明朝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A,3.(2016北京丰台综合练习)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1

12、0千 米,南北7.5千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 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 官吏。根据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洛阳实行坊市制度,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这些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 关,故排除;宋朝时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项错误;商业市镇是随着坊市制 度被打破,商品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故D项错误。,C,4.(2017北京朝阳期中)9世纪的广州依据人口数量统计仅为当时

13、中国的 一座中等城市,但居住该地的外商竟超过12万人。对这一现象,下列推 断合理的是 ( ) A.坊市制严控商业活动群体及区域 B.广州是唐朝时期重要的海港城市 C.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改变了人口分布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未体现坊市制严格 控制商业活动群体及区域,故A项错误;9世纪是唐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 唐朝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广州是重要外贸港口,故B项正 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宋朝,故D项 错误。,B,1.“三教合一”,考点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思维启迪,上图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

14、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 端,团膝相接。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 珠,显然是佛教中人。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三教合一(代表了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平共处的世界宗教 和谐观)。,2.科技成就 (1)农学: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 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3)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4)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5)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3.汉字与书法 (1)魏晋时期开始,中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2)楷书笔画详备,

15、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大。代表人物有魏晋的钟 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3)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代表人物有东 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4)行书兼有审美和实用价值,王羲之的 兰亭序 被称为天下 第一行书。,4.笔墨丹青 (1)魏晋时期,顾恺之创作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 出“ 以形写神 ”的绘画理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游春图步 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优秀作品。 5.唐诗 (1)背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成就:初唐的著名诗人

16、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出现以高适、岑参为 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 的创作,赢得“ 诗仙 ”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 为“ 诗圣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误区警示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 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并不代表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 位,只是三教融合、并存。 归纳总结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与佛教、道教并存,且儒学通过援佛、道入儒来重建自己,最终 发展为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 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