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661611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 01史记的体例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是全书的纲,它以王朝和帝王的更替为线索,按年代记载各个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世家记载有爵位土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列传是各种人物传记。书分门别类地记载典章制度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专门史的性质。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同时,他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道德、宗教、民族、天文、地理、学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包容在史记一书之中,极大地开拓了历史学的

2、研究范围。史记之后,我国历代的正史基本上都沿用了司马迁开创的体例。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说:史记“使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这都说明,司马迁的史记的写法甚至成了学术规范。02史记的思想内容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目的进行史记的创作。他在史记中绝不是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通过这些史实,表达自己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寄托着自己的理想。而且司马迁不仅仅是史学家,文学家,同时呢,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这样就使得史记里面融入了,

3、很多深刻而精辟的思想见解。司马迁的思想总体来看是受儒家的影响很深,他非常推崇孔子,但是呢,他又广泛的融汇吸收了其它各家学派的思想和学说,而且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的思想,并不是一家一派的思想学说所能容纳的,他自己要成一家之言。所以,史记就多方面的记录了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见解,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非常广泛的。一个是进步的历史观,再一个是史记的实录精神。一部历史著作,它总是要表现作者他对于历史的算法,司马迁写史记就更是这样,司马迁的史观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02.01,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常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社会的变动,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天。楚元王

4、世家中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同时,并对刘邦做了总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

5、罪也”,岂不谬哉!在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成败在人不在天。这深刻指出项羽的失败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造成的,认为成败在人不在天。02.02他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货殖列传中,他讲了很多经济问题,既讲了那些善于经营的大商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就指出追求物质财富,满足生活欲望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说,追求富,这是人的情性,不用学就都会。都有这种欲望。就在这篇作品里,他还指出,正是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刺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他又具体的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特物特产,然后指出这些大致的情况。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

6、、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司马迁认为,这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司马迁这种思想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他看到经济活动是受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欲望所驱使的,而且经济活动中有一种自发调节的作用,这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人

7、们的物质精神需要,就使得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就是专门讲经济问题,他用经济的发展来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而稍陵迟衰微。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自是以後,天下争於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後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彊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於秦,卒并海内。司马迁从经济的角度来记载和分析政治的变迁。平准书中先讲汉初经济凋敝,国家财用匮乏,因此采用与民休息的政策

8、。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国家财务雄厚,人民富裕,于是汉初的无为政治结束了,朝廷开始大规模地对外用兵。及王恢设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由于休养生息结束后,使用了有为的政策,又连年用兵,经济出现了危机。司马迁在这里深刻地揭示了汉代政治变化背后的经济原因,表现了一个史学家的卓越见识。02.03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浓厚的大一统思想,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他称赞秦朝的统一,在秦始皇本纪中指出:“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9、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由于连年征战,造成了社会的凋敝。司马迁更是极力拥护汉朝的统一。他在货殖列传中先是叙述汉初由于连年战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凋敝。然后又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於京师。”他热情赞扬那些维护国家统一的人物,在晁错列传中,他高度评价晁错的削籓建议,称赞他“敢犯颜以达主意,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他颂扬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功绩,对汉武帝的一系列削藩措施,他也予以肯定。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特别是直接受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春秋公羊

10、学派的影响。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与公羊学派有直接渊源,但又来自对历史的考察。他认为统一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给百姓带来实际利益。03史记的实录精神史记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实的记载历史,而且还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敢于暴露和批判现实中各种丑恶、腐朽、黑暗的东西。同时还体现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他在史记里简直把刘邦写成了无赖和小丑,他对刘邦这样的人是有某种厌恶的,比如在刘邦的传记里面写,刘邦早年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不愿意从事生产,还经常到酒店喝酒,赊账,从来不还账。后来,他起兵反秦,在起兵反秦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他那种自私胆小,比如打仗的时候,

11、他经常打败仗,有一次被项羽打败了逃跑,逃跑的时候呢,他先是让手下的人,扮装成自己,吸引项羽的兵力,然后自己坐上一辆车偷偷的跑了。在逃跑的过程当中呢,项羽的大军追上来了,他为了让车跑得更快,就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往上推,自己一个人坐车跑了。这都表现了他的胆小自私,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是这样,非常傲慢无理,甚至对他的父亲也是如此,比如有一次,在酒席宴上,喝得醉熏熏的,就走到他父亲前面,就对他父亲说,当年在老家的时候,你不喜欢我,你喜欢我哥哥老二,你说我不爱劳动,不置产业,你说说看,我的现在这个产业和老二比起来,谁的产业大?他这样一说不要紧,下面的群臣跟着起哄,把这个老头,他的父亲弄得是面红耳赤,他是这

12、么一个人。史记里面呢,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就是他对于汉朝的开国皇帝,就表现出一种大不敬的态度。并不是像汉朝宣扬的那样,刘邦是一个圣人,司马迁无情的大胆的剥去了,罩在统治者头上的光环。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更表现在他对汉武帝的批判。他在史记的武帝本纪中记载了很多的事情。专门记他是如何的迷信,如何的自私。不仅写这些东西,他还大胆的批判当时的政治。对当时的酷吏政治提出批判,实际上是表达对汉武帝政治的不满。应该说,汉武帝在历史上有着很大功绩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但,在史记里,不记录这些功绩,只记录了他的迷信等。汉武帝表面上是儒家,实际上是法家那一套。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两类。其中静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动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