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58678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概论教学课件作者李军第五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 际贸易的影响 5.3 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 5.4 经济全球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5.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或区域之间,某些国家或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有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下一页 返回,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5.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

2、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二、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1.部门经济一体化(Sectoral Economic Integration)。部门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各成员方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或商品)因达成共同的经济

3、联合协定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洲煤钢联营(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欧洲原子能联营(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EAEC)。 2.综合经济一体化(Overall Economic Integration)。全盘经济一体化就是将区域内各成员方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的形态。欧洲经济共同体和解体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就属此类。,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经济一体化又称横向经济一体化。它是由经济发展阶段相同或接近的国家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4、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属此类。如欧盟、东盟、阿拉伯国家共同市场等。 2.垂直经济一体化垂直经济一体化又称纵向经济一体化,它是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上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2.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创造效果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建成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是生产更加专门化。这样,关税同盟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将被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所取代。,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

5、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贸易转移效果 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但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比过去增加,消费开支扩大,是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的效果。,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贸易扩大效果 贸易扩大效果是从需求方面形成的概念,而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是从生产方面形成的概念。整体而言,关税同盟无论是贸易创造效果还是在贸易转移效果下,都能产生贸易扩大的效果。在

6、这个意义上,关税同盟经济可以促进贸易的扩大,增加经济福利。 4.减少行政支出 5.减少走私 6.增强集体谈判力量,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 1.优化资源配置 2.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3.刺激投资 4.加速成员国经济发展,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是分析共同市场成立以效益的理论。共同市场与关税同盟有所不同,它比关税同盟又进了一步。共同市场的目的就是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大批量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大市

7、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纽和希托夫斯基。 大市场理论的核心是:(1)其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2)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竞争激烈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关系。,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是由日本教授小岛清提出的。他认为在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进行分工,因为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是以成本差异和递增为基础的,没有考虑成本相同和递减的情况。如果完全依靠这一原理,不可能完全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反而有可能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和

8、垄断,影响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分工的和谐发展和贸易的稳定。因此,小岛清认为有必要推行一种与传统的理论不同的国际分工原理,即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2.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内部的影响 1.促进了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区域内贸易量的迅速增长。 2.促进了区域内部规模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内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合作。 3.促进了区域内成员方的产业结构调整。 4.加强了企业的融合与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经贸集团内部的市场进一步统一,从而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外部贸易的影响 区域内部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的发展亦成为世界范围内贸易增长的一部分,并推动整个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促使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竞争的加剧 2.促进各国加快技术革新,在竞争中大规模夺取技术制高点 3.减少了区域外部国家的贸易机会,上一页 返回,5.3 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5.3.1 欧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欧洲共同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下一页

10、 返回,5.3 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5.3.2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 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3 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5.3.3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

11、,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在此背景下,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湾和香港(回归中国后改为“中国香港”)以区域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

12、3 主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5.3.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8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0国组成。,上一页 返回,5.4 经济全球化,5.4.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特点 1、跨国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2、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和范围迅速扩大 3、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4、跨国投资日益明显,下一页 返回,5.4 经济全球化,5.4.2 经济全球化的局限性及带来的问题 1、区域化与全球化在同时发展 2、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在同时增加 3、经济财富增长和贫富差距拉大并存 4、全球经济运行规则的公正性和垄断性并存,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5.4 经济全球化,5.4.3 中国应对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趋势将会继续发展下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有条件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因为如果不参加全球化,就没有出路,相反,如果无条件地参与全球化,也同样没有出路。 1、承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抓经济增长 2、重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我国经济地位 3、利用国际援助机制,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上一页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