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8497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计基本理论(76页)(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热 烈 欢 迎,学习会计学的同学,2,财务会计学,重庆交通学院财经系 教学电子课件制作组,3,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4,一、会计的涵义,(一)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5,二、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对象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不仅表现为物资的运动 - 使用价值

2、的生产和交换,而且表现为价值的运动 - 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运动。所以,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再生产过动中的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的一般对象。,6,工业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一)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 企业单位所用的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运动变化着。一方面,资金运动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资金运动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经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既有静态表现,又有动态表现;既有数量变化,又有性质变化。,7,资金运动过程: 1. 筹集与投入 取得渠道 - 资本金、负债 2. 周转与耗费 生产型

3、企业 供应阶段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固定资金 生产阶段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销售阶段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3. 收入与分配 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成果与分配过程,8,从一个企业来讲,其资金总要表现为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两个方面,有其来源必有其运用,有其运用,必有其来源。 另外,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资金,不存在没有资金来源的资金运用,也不存在没有资金运用的资金来源。 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金在循环周转中,一方面要耗费资金,发生各种费用,另一方面,还会发生资金收回,获得各种收入,一定时期的收入补偿费用以后,形成盈利。 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9,(二)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特点 1.资金

4、在循环周转中要顺序经过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形态. 2.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 并存性-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几种形态并存。 继起性-指资金在循环周转中顺序地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3.经营资金按比例并存是企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和表现。 4.经营资金在循环和周转中具有资金补偿性和资金增值性。,10,三、会计的法规体系,(一)会计法 “会计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就我国会计工作的主要方面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各项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11,(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也称会计原则,是从会计

5、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思想。它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1. 基本会计准则 - 主要就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作出规定。 (1)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十三项一般原则 (3)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12,2.具体会计准则 - 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作出的规定。 (1)基本业务会计准则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 (3)特殊行业会计准则,13,1. 现金流量表 1998.3.20 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998.5.12 3. 收入 1998.6.20 4. 债务重组 1998

6、.6.12 5. 建造合同 1998.6.25 6. 投资 1998.6.24 7.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1998.6.25 8.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1997.5.22 9. 非货币性交易 1999.6.28 10. 或有事项 2000.4.27 11. 借款费用 2000.1.18 12. 租赁 2000.1.18 13. 无形资产 2000.1.18,14,(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主要方式,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是会计核算的具体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分为企业会计核算制

7、度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两大类。 会计工作制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15,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交通企业、铁道运输企业、民航运输企业、邮电通信企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农业企业等十三个。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已取消) 企业会计制度(2000.12.29)。,16,预算会计制度,1.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 适用于国家财政部门进行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包括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适用于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会计核算

8、。,17,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 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提出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为了确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界限,把某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18,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它所拥有的资产,将按既定的目标投入正常的营运,所承担的债务责任,将如期履行。 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资产估价、费用分配等重要会计问题,确定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即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

9、实可靠。,19,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合理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确定会计期间的目的在于定期(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实施有效的管理,并把不同期间的情况进行比较。 会计分期假定是形成营业收入确认、收入和费用配比、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的前提条件,也导致会计估计的产生。,20,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假定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限定,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只限于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而不包括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

10、动。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手段,因此它是以币值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21,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 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含义: 1) 必须如实反映各个经济事项; 2) 必须注重会计事项的客观证据; 3) 必须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客观判断,防止主管臆断。 真实、可靠、可验证,22,2. 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在比较的基础上提供会计报表是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会计数据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示它的效用。 可比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增强

11、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使用的社会化程度。,23,3. 一致性(一贯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一致性原则解决同一企业信息纵向可比问题,即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资料的失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为投资者能正确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4,4. 相关性(有用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2、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相关性原则的目的在于提高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能力和预测能力。,25,5. 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核算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当期及时进行。 及时性原则要求定期结帐、算帐、编送会计报表。,26,6. 清晰性(明晰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了避免信息使用者因为模糊不清或产生误解而导致错误的决策,要求:对有关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信息,都要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全面反映,而不能掩饰任何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事实或项目。,27,7. 权责发生制原则 - 会计处理基础 企业

13、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 (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的真正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与费用的归属期。 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8,收付实现制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 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当期实现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当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当期,都作为当期的收入

14、处理。 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目的在于公正、合理地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而正确计量企业的损益。,29,8. 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派生。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采用配比原则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期间损益的真实性和正确性。,30,9. 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

15、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会计的基础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企业的资产、资产的耗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定以及收入的确定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因为: (1)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2)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核性,经得起检验; (3)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31,10.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

16、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当年经营成果的正确性。,32,11. 谨慎性(稳健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的,使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并非任何会计事项都需要谨慎性原则,只有那些不确定性问题出现以时才采用谨慎性原则。,33,12. 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34,13. 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