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5149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析摘要: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逃课现象。90后大学生逃课有着多重心理因素, 对此的分析将为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大学生逃课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中,而针对逃课所采取的措施却收效甚微。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视角解读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大学生逃课是一个群体经常会出现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传递性。本文首先叙述了一个学生逃课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变化:学校规范即主流文化的约束成为软约束直至隐匿,而逃课学生自己和他同学朋友的影响则日趋显现逃课学生与学校主导文化并不正面冲突,它只是一种风格化的反抗。逃课至少为提供了一个解决学生所面临问题的办法

2、,这些问题即逃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的矛盾。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AbstractThe current preval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truancy.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skip classes with multipl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is analysis will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skipping, to promote the norm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provide

3、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exist widely in college students, while the measures taken by skipping but unrewarding.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tudents are a group of people who often have behavior, persisten

4、ce and transiti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plete process of students truancy. This process has two changes: school norms that mainstream culture is bound to become soft constraints until the occult, and truancy himself and his classmates and friends show the increasing students skip class and sc

5、hool leading culture is not a positive conflict, it is a style of resistance. The undergraduates truancy at least provide a way to solve problems faced by students. These problems play truan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students need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6、s; truancy; psychological research目录第一章 绪论41.1研究背景41.2研究意义51.3国内外研究现状51.3.1 国内研究现状51.3.2国外研究现状6第二章 90后大学生逃课现状62.1 90后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62.1.1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逃课比较严重62.1.2男生的逃课情况更严重72.1.390后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72.2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的比例成反比72.2.190后大学生逃课的比例逐级增加72.1.2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72.1.3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8第三章 90后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93.1教学质量是导致90后大学生逃课的决定

7、性因素93.2学风不好是造成90后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93.3管理缺位为90后大学生逃课提供了方便103.4希望自学是逃课的一个方面的原因103.5兼职打工是逃课的一个方面的原因11第四章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分析114.1价值观114.2学习动机114.3学习兴趣124.4学习情绪124.5从众心理134.6逆反心理134.7侥幸心理134.8松懈心理144.9功利心理15第五章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对策155.1学生自身层面155.2学校层面165.2.1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165.2.2提升教师水平165.2.3建设良好学风165.2.4加强思想教育175.2.5加强就业观教育17第六

8、章 结论17参考文献:19致谢:20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 2007 年 4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新闻“逃学威龙”升级版部分大学生雇人上课报道了大学生普遍逃课催生“校园专业代课族”,紧接着 4 月 20 日长沙晚报就报道了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使用指纹考勤机的消息。这引起了一轮关于“大学生逃课”的议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无论是从逃课的相对数量,还是从逃课的历时态、同时态来看,逃课都不再是个别学生“羞答答”的行为,而是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轻度的校园越轨行为,而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在克服大学生逃课上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曾经也经历过逃课,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许多学生的逃课行为都

9、是从大学阶段开始的。在中小学里,旷课和上课走神在老师的眼中是严重违纪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止。但是在大学,不管是传统标准中的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逃课似乎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刚进大学就听高年级学生说过“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只有逃课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大学生”之类的校园流行语。大二我要过英语四六级,一般公共课能逃则逃,即使去上课也是干别的事情,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上一节课逃一节课。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仍然是大班上课,一些老师讲课很有水平,我也非常喜欢听,但还是有不去上课或者“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时候。只要有笔记,考试是很好过的,甚至可以拿到不影响获奖学金的成绩。我经常会困惑于别人的问题:“学这

10、个专业有什么用?毕业之后干什么?”言下之意是学所谓冷门专业的人就是在大学混日子的,学不到什么实用的技能,这个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逃课去考证,去看自己认为有用的书籍,逃课去做兼职,甚至没有理由的逃课也是我经常的理由。大四逃课则是为了找工作和考研。我想我的逃课经历大概代表了多数大学生的经历,当然看似一样的表象之下也许是完全不同的原因。正如迪尔凯姆所说,“人们不会相信一种普遍的现象只能通过总体概括加以解释。它可能与某些特殊的原因有关,而这些原因只有通过对能够表现他们特征的现象进行细心研究才可能确定。”现在回忆起来,本科时候我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价值观的态度和评价常常处于摇摆之中,表现之一就是逃课

11、。我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帮助几乎没有(教师看起来也很无奈),而同伴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在我整个逃课历程中,不乏学校和老师强调逃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类似的应对措施也不少,但是这并不妨碍逃课行为在每一级学生中存在和传递。1.2研究意义 逃课不再是个别行为,它虽不违反校规、校纪,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影响教师教学、影响知识的传输效果。本研究将通过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原因调查,并辅以访谈,旨在找出大学生隐性逃课的主要原因,最终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激发大学生上课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的课堂氛围提供保证。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入优

12、秀人才,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中,有胡启先、易发建等人对当前大学生对学习的厌学行为的详细调查,并且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都做了对比,发现了他们的差异。黄萍对高校逃课现象的剖析认为,学生逃课的原因包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欲增长多方面的知识和才干以及学校方面包括教师因素、考试方法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1993年,何平对高校学生违纪行为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此外,还有王益民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他把学生分为理想型、无奈型、从众型以及功利型,认为不同种类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逃课

13、原因。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高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一种焦虑。逃课不仅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还会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专业人才,还在于大学生培养形成适应社会的个性特征和品质倾向性、才能、觉悟、责任感、纪律性、与别人共事的能力、自我批评的能力和精神等。因此,本课题为了深入探讨逃课现象的原因,解决社会问题,采用大样本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逃课现象展开调查研究。1.3.2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研究中,学者们提出“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这样一个新概念。它是由社会学习理论家Rotter和Phores提出并进行研究的,从罗特等近几十年的研

14、究可以看出,“控制点”是指人们(个体)和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个体)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心理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控制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类型即个体惯常地认为自己的行为的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那种外部力量特征的人缺乏自我信念,相反,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有强烈的自我信念,并认为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所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他们认识到自己前途、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技能和作出的努力程度。国内也引进了控制点的研究。 1991年,王登峰对罗特心理控制源量表进行了大学生试用常模的修订。刘金平

15、以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信任量表为工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IE量表总分在年龄、年级和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别;大学生内控性越强,信任程度、可依靠性和信赖度越高。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将控制点与大学生逃课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第二章 90后大学生逃课现状2.1 90后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2.1.1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逃课比较严重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两项合计达82%,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可见,逃课在90后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2.1.2男生的逃课情况更严重男生的逃课情况更严重。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有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人数的4%。男生是逃课的主力军。2.1.390后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90后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学生逃课对象,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即高校的“两课”是90后大学生逃课的首选。2.2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的比例成反比调查表明,层次越高的学校,90后大学生逃课的比例越低;层次越低的学校,90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