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5198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第一部分 中国现当代戏剧(1907-19172000)第一编 中国现代戏剧(1907-19171949)导言要明了中国现代戏剧发生与发展的有关情况,首先要涉及三个前提性的问题:1什么是戏剧及其类别;2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指古代戏剧史);3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一、戏剧的有关概念及其类别(一)戏剧的概念1“戏剧 一种由演员扮演成各种角色,按照规定情节,在舞台上凭借形体动作和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直观艺术。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动作(或行动)而戏剧语言尤其强调具体动作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不仅具有文学因素,而且包括音乐、美术、舞蹈诸因素。”(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长江文艺出版

2、社1987年版275页)2“戏剧是指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在戏剧艺术中,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成分都参与其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主要是指戏曲。”(林文和:文学鉴赏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244页)3“戏剧一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戏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又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的舞台演出形式,诸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等。”

3、(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前言,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1页)(二)戏剧文学的概念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剧本的基本特征是:(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文概教材200201页)2“戏剧文学剧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是这种综合艺术的脚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和基础。在文学领域里,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又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虽然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的,但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品,它一旦产生,就成为了客观

4、存在的审美对象,可以供读者阅读和欣赏。”(林文和:文学鉴赏导读244页,略有改动。)(三)戏剧的分类“戏剧分类多种多样。按结构及容量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哑剧等;按表演的媒体分,有木偶剧、假面剧、播放剧(广播剧和电视剧)等;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又悲剧、喜剧、正剧等;按剧场形式分,有室内剧、广场剧、街头剧等。”(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275页)(注意:把电视剧(含电视连续剧)归入戏剧不妥。)二、中外戏剧发展历史略述(一)欧洲戏剧史略述欧洲戏剧发端于古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

5、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悲剧和喜剧作品,产生了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西方戏剧形式开始是诗剧、歌剧(已有较大的说话成分),而后出现了以对话为主的话剧。文艺复兴后,西方戏剧(话剧)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大批经典性戏剧作品和作家,莎士比亚(英国)、高乃依(法国)、莱辛(德国)、莫里哀(法国)、席勒(德国)、果戈理(俄国)、易卜生(挪威)等是杰出代表。其影响遍及全世界(包括中国)。(主要参阅林文和的文学鉴赏导读245页。)(二)中国戏剧史略述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主要是指戏曲。中国戏曲艺术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歌舞、祭祀、巫术等多种活动。从汉代到

6、南北朝,音乐、杂技、歌舞表演都有了很大发展,并出现了综合化倾向。到了唐代,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但都没有剧本流传下来。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独立的艺术样式,是在十二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到了元代,北杂剧充分发展,我国戏剧艺术完全成熟,出现繁盛局面。此时我国产生了戏剧文学和专门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是其代表。到了明清,中国戏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参阅林文和文学鉴赏导读和廖奔等著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轮廓(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划分

7、)一般分为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为五四时期的文学,包括了“五四”时期的文学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通常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以上三个十年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一个历史轮廓的框架。第一章 中国话剧的产生与现代第一个十年的话剧(1907-19171927)第一节 中国话剧的产生一、中国话剧产生的背景(一)西方话剧的传入话剧,作为西方戏剧形式之一,是在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是

8、一种“舶来品”。1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剧坛,批判现实主义话剧正值盛期,现代主义话剧初露端倪;歌剧、芭蕾舞剧已十分成熟。中国舞台仍是传统戏曲的一统天下,凡戏剧皆兼容曲、舞于一炉。2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打开了上海、广州等口岸,那里有了外国侨民,他们为了娱乐,组织了业余剧社排演西方著名的话剧。1866年组成上海西人业余剧团,盖起了正规剧场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此后上海又建立了称为“东京席”的小剧场,专供日本一些新派剧团来华旅行演出。这些演出虽然范围有限,但却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受到了启蒙教育。(二)清末的变法维新与文学变革1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康有为、梁

9、启超等力主变法维新,同时倡导文学革新,掀起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热潮。2戏剧界也大力响应,对旧戏的内容与形式纷纷进行改革,也有“戏剧界革命”之说。虽然戏剧革新的结果最终未能超出戏曲改良的范围,但对话剧的引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教会学生的业余演剧活动1西方戏剧进入中国社会的另一条通道是教会学校组织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宗教势力渗入中国且发展很快。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都办起了教会学校。每当圣诞节或校庆日,教会学校即让学生以西剧的形式演出圣经故事或西方剧目。这意味着,中国人演话剧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的。2教会学校学生在演出宗教剧和西方

10、剧目外,后来也运用话剧的形式编演中国的事实或历史故事,并用汉语取代了外语,这是中国话剧的原始形态。如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学生演出了官场丑史,这是一出讽刺当时官场的官员昏聩黑暗的政治讽刺剧。1900年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演出了六君子和义和拳。前者表现了戊戌变法六君子的事情,后者反映了义和团事件,都有很强的时事性。31905年,上海民立中学等几个学校的学生联合组成了业余剧团“文友会”。1906年,上海、南京等地又出现了一批剧社。但总的说,教会学生的这些演出并不很正规,编演的“新戏”也未能完全脱出旧戏的窠臼,可以视为中国人对话剧形式的最初尝试。二、中国话剧的发端(一)春柳社在东京成立1清末学生的

11、演剧活动不仅在国内,在日本也开展起来。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方文化的接受较为开放和全面,日本戏剧界接受西方话剧也较为彻底,他们对本国传统的歌舞伎加以改造,创造了所谓的“新派剧”。此时正是日本“新派剧”兴盛之时,这就使得中国留日学生得以深入细致地了解西方话剧,从而提高了演剧的水平。2中国早期的话剧活动以春柳社的成立为标志。春柳社是1906年底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为它首先成立了演艺部,又以演剧活动为重点,因而成为我国早期话剧具有代表性的团体之一。创始人为李叔同(1880-1942)、曾孝谷,主要成员有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人。3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由春柳社开始。他们

12、所进行的戏剧活动的宗旨集中体现在1907年公开发表的春柳社演艺部专章里:“演艺之大别有二:曰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人为主,即今欧美所流行者);曰旧派演艺(如吾国之昆曲、二黄、秦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转引自中国话剧通史)这表明他们所创造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被称为“文明新戏”,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春柳社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化妆和表演的“写实性”。(二)春柳社在东京的公演活动11907年2月,春柳社在东京利用寒假筹备了第一次公演,剧目是法国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玛格丽

13、特、阿尔芒、阿父),公演的是其中的第三幕。李叔同男扮女装饰演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在演出中,他们仿照日本新剧的样子,摒弃唱腔,改用口语对白演绎故事,在形式上迥异于中国传统戏曲而接近西方戏剧,因此被戏剧史家认为是中国话剧开端的标志。该演出曾得到日本新派剧名演员藤泽浅二郎的指导。演出获得好评。21907年6月1-3日,春柳社在东京著名剧场本乡座公演了根据林纾(字琴南,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人)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原作为19世纪美国进步作家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演出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改编者为曾孝谷。欧阳予倩认为这“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

14、本”。319071909年,春柳社在东京又有过几次新剧的演出活动,其中以1909年初热泪的演出影响最大。三、中国早期话剧的繁荣与衰落(一)中国早期话剧的繁荣1国内新剧活动在全国的传播。随着春柳社在日本演剧影响的扩大,190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陆续成立了一些剧团剧社,影响较大的有春阳社、新剧同志会、进化团等。其中,以王钟声为首的春阳社是1907年9月在上海成立并进行了首次公演,剧目同样是黑奴吁天录,演出地点在上海兰心剧院。这是兰心剧院第一次向中国的普通观众开放。演出采用西方话剧的布景、灯光、服装,具有整齐的分幕演出的形式,给广大观众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同一个年份,同一个剧目,同样有较大影响,一国外

15、,一国内,所以也有专家认为是春柳、春阳共同创生了中国话剧(如北师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在这些新剧剧团的努力下,以及辛亥革命浪潮的推动,“文明新戏”从上海、广州、天津、香港等沿海口岸城市扩展到东北、苏州、镇江、绍兴、芜湖、福州、重庆、长沙、贵阳、武汉等内地城市,从而具有了全国性影响。2“天知派新戏”的演出特色。1910年底(辛亥革命前夕),任天知创办了“进化团”,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职业剧团。他们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帜,演遍大江南北。他们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孙中山曾为其题词“是亦学校也”。在表演上,专设一“言论派角色”,可随时离开剧情,面向观众演讲;演出采用“幕表制”,即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简单的提纲(包括动作提示、重要片断对话等),一切靠演员的现场发挥。实际上,“天知派新戏”是开了此后现代话剧史上不断出现的“广场戏剧”的先河。3文明戏的“甲寅中兴”与畸形发展。文明新戏的发生是和晚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连的。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早期话剧也随之落入了低潮。但在1914年(甲寅年),文明戏却又一次出现了兴盛,剧团之多,演出规模之大,观众之捧场,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史称“甲寅中兴”。究其原因,一是商业化,一是职业化。商业化,是指演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盈利,于是“家庭剧”在此时为主,还有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