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279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过探究“股市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3第二章:实践内容4一、机制起源4二、机制作用4三、对中国股市的影响5四、对股民投资收益及投资兴趣的影响6第三章 实践结论8第四章:参考书目12第五章:附录12工厂搬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人员的安全和设备拆装以及财产的安全。各部门经理和所有员工一定要以安全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职责到人、分工明确。15一、背景介绍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具体来说是对

2、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人为地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的。 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曾在 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 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 股灾一周年,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 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年

3、中,美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出熔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熔断机制的设立为市场交易提供了一个“减震器”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在涨跌停板制度启用前设置的一道过渡性闸门,给市场以一定时间的冷静期,提前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5%,当市场价格触及5%,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五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

4、5%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5%的申报会被拒绝。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7%。设置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但在实施一周后,股市两次触发熔断,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宣布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二、实践过程安排2月10日思考选择课题,制定具体实践安排计划和时间表2月11日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2月12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月13日数据统计及分析2月14日-15日整理并攥写实践报告三、实践内容(一)机制起源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人为地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的。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5、(CME)曾在 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在以后的18年中,美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股灾。国外交易所中采取的熔断机制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熔即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交易暂停,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

6、成交。国际上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熔即断”的熔断机制。(二)机制作用有人说,熔断机制的建立,相当于给市场设置了一个“安全垫”,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种说法既正确又错误。说它正确,是因为在市场突然出现异常波动时,普通投资者一般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所导致时,对市场交易实施熔断措施,即暂停买卖,能够让投资者从激动或恐慌的情绪中冷静下来,比较从容地对市场走势作出判断,避免盲目跟风,客观上的确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例如在2013年8月,某券商在自营的高频交易中发生“乌龙指”事件,导致市场瞬间大涨,不少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结果损失惨重。如果当时有实施熔断机制,那么也许可以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事实上

7、,自从1988年美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之后,已经有18年没有发生股灾,熔断制度可谓功不可没。熔断制度对于股指期货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风险提供预警作用,有效防止了风险的突发性和风险发生的严重性。2、为控制交易风险赢得思考时间和操作时间。3、有利于消除陈旧价格导致期货市场流动性下降,有利于消除交易系统的指令堵塞现象,消除陈旧性价格,保证交易的畅通。4、为逐步化解交易风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所以当股指期货交易引入熔断机制之后,就能做到分阶段逐步化解交易风险,而不至于措手不及。但是熔断机制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它可以在市场处于极端状况时,强行中止交易,从而避免这种情形的

8、进一步蔓延,实际上也就是以牺牲流动性来换取市场的暂时稳定。这对于因为偶发事件所导致市场异常波动是有作用的,这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多数投资者处于不了解真相状态,熔断能够让由此所导致的异常行情被阻止。但是,如果是市场出现了强烈的趋势性走势,单边大涨或者大跌,那么这个时候熔断机制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股市的涨跌趋势。因此,在本质上不过是把涨跌的时间段拉长,同时趋势还往往会因此而被强化。所以熔断机制本身就有其局限性。例如在新股时,由于股价不能一步到位,所以会出现多个涨停板,导致后来所达到的价位,远远超出一步到位状态下可能达到的位置。去年6、7月间的股市大跌时,就算有熔断机制,恐怕也不能够阻止

9、暴跌行情的出现。所以说熔断机制是“安全垫”,在遇到趋势性走势时,显然是无用的,并不能真正保护投资者。(三)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5%,当市场价格触及5%,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五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5%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5%的申报会被拒绝。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7%。设置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当遇到股市短期内的巨幅下跌时,人为中断交易,让市场参与者从恐慌情绪中冷静下来,有时间充分获取各方面资讯,从而重新做出理性的交易判断。应该说,熔断机制在稳定市场、控制

10、风险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曾成功帮助美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跌中摆脱出来,也曾帮助日本安然度过2011年大地震及震后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对股市的冲击。所以在2015年的股灾后,管理层顺应许多专家、学者和投资者的呼吁,在2015年9月推出了熔断机制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15年12月4日正式发布相关规定,于2016年1月4日起正式实施。但不幸的是,效果并不如预期,1月4日股指在巨大的抛盘打压下不断走低,接连击破3500点和3400点整数关,终于在午后开盘的13点13分跌破5%,触发了熔断,15分钟后,重新开盘的股市继续下跌,只用了6分钟便在13点34分将跌幅扩大至7%,触发了7%的熔

11、断阈值,三大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盘。在弱势反弹了两天之后的1月7日,沪深300指数早早地便在9点42分便触及5%跌幅造成熔断,9点57分重新开盘后,仅用了上一次一半的时间便将跌幅扩大至7%。(四)对股民投资收益及投资兴趣的影响深圳一位股民表示,事实上跌停并不可怕,更担心的是熔断机制,由于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反而会令投资者变得更加恐慌。之前没有熔断感觉跌停可怕,在经历过周一的熔断之后才发现“不怕跌停怕熔断”,因为跌停之后市场还会有抄底资金存在,流动性尚且还在。但市场一旦触及熔断之后,所有交易都被暂停,流动性没有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却没有得到释放。那么,昙花一现的熔断机制究竟对股民投资产生了哪些影

12、响呢?我们设计了问卷,展开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女性偏多,年龄集中在18到50岁,是股民或潜在股民的主力军。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了解过熔断机制及相关政策,且绝大多数人表示会关注有关股市行情的新闻。至于熔断机制能否有效缓和稳定市场情绪,支持和反对的人数相差不大。虽然少数被采访者表示熔断机制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但调查中参与股市投资的人均表示,熔断机制让他们有所损失。并且绝大多数被采访者表示不支持我国实施相关机制。在经历股市实施又取消熔断机制后,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还不打算进入股市或暂时持观望态度。同时,对于我国股市未来的行情,受访者也表示不太看好,近半数认为会继续下跌,其余则认为应

13、该较为平稳。至于为何熔断机制没有在我国股市实现预期效果,所以在实施一周后被迫暂停,受访者表示该机制并没有与跌停板形成双保险,反而加大了恐慌导致资金外流,国内外勾结,多数国民对该机制认识肤浅可能是导致其暂停的原因。四、 实践结论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熔断机制在我国的实施效果不如预期,没有起到稳定股民情绪和“减震器”的作用,同时,还导致大多数股民有所损失,降低了大家的投资兴趣,及对我国股市未来行情向好的期待。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熔断机制在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作用,为什么在欧美市场能够真正让股市投资者冷静理性,而在中国市场只会引发更大的恐慌?中国有句俗语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4、”,为何熔断机制在国外是稳定市场的保镖,在中国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凶手?分析一下中外的股市结构,也许就能有所发现。首先是市场参与者的不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股市结构较为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高达70%,并且还在继续上升中,而中国目前散户占比很高,超过80%。相对来说,机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对冲风险的手段也更多样,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很少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美国1988年正式推出熔断机制后,18年里仅仅触发过一次,涨跌幅超过7%的情况更是罕见,而散户投资者则更多表现为冲动和非理性,由散户主导的市场就表现为频繁暴涨暴跌。其次是交易制度的不同。美国股市没有涨跌停制度,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7%

15、和13%时触发交易暂停;跌幅达到20%,当天提前收市,从交易心理分析,这些节点是在理论上可以跌到零的下跌深渊中的一块踏板,是汪洋中的一根浮木,市场空头在攻击到这些位置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没有下一步目标而鸣金收兵,而多头则利用这段时间搜集各种资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股市因而能够逐渐稳定下来。中国股市本来就设置了10%的涨跌停板制度,如今再加上5%、7%的熔断阈值,实在是多此一举,而且因为这两个熔断阈值和涨跌停板距离太近,等于给了空头明显的进攻目标,从跌幅5%到跌幅7%只有两个百分点,1月4日花了6分钟就达到,1月7日更是只用了3分钟就达到了。为什么?因为一旦达到7%的跌幅市场就丧失了流动性,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投资者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抛出股票,锁定亏损,赢得确定性。因为这个市场最可怕的不是亏损,而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你还无法交易!股市熔断机制的发明者、美国前财长尼古拉斯布雷迪1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解决当前困境的正确做法应是扩大波幅。前者是交易心理问题,后者是交易制度问题,中国股市心理上不成熟、制度上有瑕疵,管理层这次是看对了病却抓错了方,熔断机制怎么能不闯大祸!但另一方面,股市在开盘首日的暴跌并不单是熔断机制的影响,而是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是人民币的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去年持续下跌,跌幅超过了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而2016年的第一个星期更似乎有加速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