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65581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细读感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读文,了解主要内容。2.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等语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的鲜活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3. 学习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4. 了解讽刺手法。5. 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等语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的鲜活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2. 了解讽刺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初读知大意。 1、在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次次领略到古典名著的魅力。那些经典的人物,经典的情节,经典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又要走进另

2、一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去认识一个著名人物严监生。(齐读)2、我听到孩子们把这个词读得很准,再读一遍。知道“监生”的意思吗?(抽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回答)小结:借助注释理解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还有秀才、进士、举人,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3、今天我们学习的片段是(出示课题,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小说,有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不一样,要读好不容易。老师请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反复地读了好几遍,我来检查检查你们的读书情况。请看大屏幕,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价: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4、结合导语、题目、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什么。(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以

3、为是二位亲人、二笔银子、两位舅爷,直到赵氏猜出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他就没了气。)相机将大侄子、二侄子等归纳为“诸亲六眷”,并相机板书。小结:关注题目、导语,获得信息,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内容。二、 再读,认识讽刺手法(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这是一件伤心、难过、悲惨的事,心情应该是沉重的。可读得人笑了,听的人也笑了。你们为什么笑?预设:1、情节令人好笑:那么有钱,临死前却为家里的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着急,不肯断气。2、 猜测的内容合理与答案的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形成多么强烈的反差。相机点拨:严监生很有钱,名著中有这样一段话:严监生,原名严致和,因捐钱得了个监生的称号,所以被称为严

4、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两茎灯草真的很多吗?会费很多油吗?读片段,看看文中那句话写出了两茎灯草并不多?(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小结:如此有钱,却为了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多么好笑,多么夸张,这就是导语中说到的采用的讽刺的手法。 (二)现在,我们来说说,我们今天认识的主人公这位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吝啬、财迷、爱财如命等等)小结:我们从他两根指头指向的是两茎灯草,感受到他是一个吝啬的人。三、 三读,学习一波三折手法,体会妙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当严监生伸出两根指

5、头的时候,直接让赵氏把谜底揭开,这个故事也比较完成,而且也很省事。但作者却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了大侄子来猜,二侄子来猜,猜到后来连奶妈也来插嘴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拖延折腾呢?(一)请自读去掉中间段的文字,再读原文,思考。抽生汇报。小结:大家觉得这样一写,就有了悬念,有了对比,有了阅读的期待。这就是作者在小说结构上构思巧妙的地方。还有同学认为,这样写,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更鲜明了。(2) 那么他的形象是如何鲜明的呢?我们一起默读中间部分。静心默读,用“”勾画出严监生反应的句子。结合亲人的猜测,从严监生的神态、动作中,推想他可能会想写什么,心情怎样。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

6、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抽生汇报。引读:他多么想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大家啊,可是他说不出来,他只能用手指呀。所以,说亲人时,他不能说,只能生:把头摇了两摇。)说他戳心窝的银子时,他只能生: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多么想说奶妈,你为什么不明白,我的两茎灯草啊!我的钱啊!可是他说不出来,他只能生: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3) 再默读严监生反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同样是摇头,三次描写不同;同样是手指,两次描写不同;两次写眼睛,描写也不同。有层次的变化着,心情又有点着急非常着急绝望)小结:作者用细腻的变现手法

7、,抓住细微而具体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读出了一个吝啬的严监生。这是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传神之处。(4) 你看,这中间部分的拖延折腾、一波三折,不但有精巧的构思,还有传神的描写。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评语越要紧时,偏慢慢细写,是行文一定不移之法。(生齐读)(5) 拖延折腾、一波三折这么好,拖他个三七二十一次,九九八十一次,好吗?(不好,读者没耐心了,也没刚才的悬念了) 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善于运用拖延折腾、一波三折这种技法,但一般以三次为宜。比如:孙悟空遇到白骨精,那是生:三打白骨精;到火焰山要借芭蕉扇,那是生:三借芭蕉扇;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那是生:三顾茅庐。是的,一波三折,不能贪多。四、 课外拓展阅读今天,我们认识了吝啬的严监生。从古到今有很多人研究过严监生,有人说他是可笑的,有人说他是可怜的,有人说他是痛苦的,也有人说他是幸福的。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课后,请大家细品儒林外史。走进儒林外史,人物描写精彩无限。板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两个亲人两笔银子 眼睛 神态、动作 两根指头两位舅爷 头 一波三折两茎灯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