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956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辟雍,西周大学,设于王城。西周鼎盛时期,形成了“礼”【答案】辟雍亦作“璧雍”、“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体系。与此相应,辟雍的建筑也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各有专名,东面称为东序,又叫东胶或东学; 西面称警宗,又叫西雍或西学; 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面称上库,又叫北学; 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为辟雍,“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瞥宗学礼,到上库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东汉以后,历代皆

2、设辟雍以存占制,但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仅为祭祀之所。 2 三经新义,王雾、吕惠卿撰毛诗义【答案】三经新义是经学教材,为宋代王安石撰周官新义尚书义之合称,是熙宁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安石在周官新义序中说明,它训释周,意在“立政造事”礼。熙宁八年即1075年颁于学校,成为法定教材,并用以取士,统一经义,以“一道德”。四库全书总目说:“新经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今本周官新义礼新义即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历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共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 辑自永乐大典 3 西南联合大学【答案】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的3所大学联合组

3、建的国立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七七事变后,教育部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联合组成临时大学。1937年8月临时大学筹备会在南京成立,11月1日,在长沙正式上课,共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原圣经书院德涵女学旧址,文学院设在南岳,校务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年底战火逼近长沙,又西迁云南昆明。1938年4月抵达昆明后,改“西南联合大学”名,5月4日正式开学,同年秋增设师范学院,附设师范专修科,增设航空工程学系以及电讯专修科,1939年又设立先修班和进修班。1940-1941学年,发展为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

4、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有教师350多人,学生3000多人。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誉为人后方的“民主堡垒”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争取民主运动。1946年5月,联大宣告结束,各校分别返回平、津原址复校。 4 五经课试法【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

5、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5 率性发展【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赋之性是人的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6

6、思孟学派【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

7、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思为“述圣” 7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亦称“新学制”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

8、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入学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上)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

9、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8 社学【答案】社学是元、明、清三代设立于城乡的地方学校,有官立、私立等多种形式,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民子弟入学,以学习孝经、论语、孟子等为内容。明承元制,于洪武八年即1375年下令广为设置,以15岁以下儿童为对象,内容增御制大浩、明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清初亦令各直省府州县广设,每乡一所,以通晓文义,品行谨厚者充任社师。 二、论述题9 论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答案】颜

10、元是清代教育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生徒教授,他是清朝实学教育思潮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战斗性,他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有三大祸害:“毁坏人才”; “灭绝圣学”; “败坏社会风气”。具体而言,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主要包括:(1)揭露传统教育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颜元指出,传统教育一个最突出的弊病就是脱离实际,把读书求学误以为是训话,或是清谈,或是佛老,而程朱理学更是兼而有之,故其脱离实际更为严重。传统教育培养出的人既不能担荷圣道,又不能济世救民。所以他认为,这种教育,他指出:“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中于心则害心,中于身则害身,中于家

11、国则害家国”学也”。这表示了他对传统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深恶痛绝。(2)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颜元指出传统教育的另一个弊病,就是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把“义”和“利”、“理”和“欲”对立起来。颜元针对这种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他认为“利”和“义”两者并非绝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其中“利”是“义”的基础,“正谊”、“明道”,同时“利”也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符合“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和“计功”。颜元的这种思想,冲破了传统的禁锢,使中国占代对于“义”、“利”等有关问题的认识近乎科学。(3)抨击八股取士制度。颜元深刻揭露了八股取士制度对于学校教育的危害,对八股取士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正当途径,而那种传统的科举制度,以时文(八股文)取士,是用八股文代替实学,不仅不能选拔真才,反而会引学者入歧途、贻误人才。所以他指出:“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 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