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859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简答题1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还存在哪些问题?【答案】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己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世纪

2、50年代以来,轰动时的一此重大教育改革运动,也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发起的。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如认知理论、构造观点、累积学说、内化学说、信息加工模式等等; 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所有这些,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但另一观点却认为不应把教育

3、心理学简单地当作缺乏独立性的应用学科。他们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及方法的独立性学科。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道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与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的关系不明确。(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积累的资料也还不够。研究所依据的事实,并不都来自于实验,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会受到影响。在教育

4、心理学研究中,要重视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方法。 2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

5、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

6、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毕生都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他认为,要使教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学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依循这三个阶段进行的。他说:“教学首先把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到我们的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式放到我们眼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先已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

7、来。清晰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裴斯泰洛齐主张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科学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

8、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学化之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分类及其危害是什么?【答案】(1)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社会规范的背离是对规范遵从现象的逆反,是指对社会规范、准则的偏离、违反、背叛等。由于社会规范本身具有历史性与可变性,社会规范的背离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对陈腐的旧规范的背离是社会进步力量的标志,也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是值得积极倡导的。而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的合理规范的背离,则是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害的,是要防止和纠正的。(2)社会规范背离的分类社会规范背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社会规

9、范背离按其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社会适应障碍、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三类。社会适应障碍主要是对个体自身造成心理伤害,品德不良则对他人与集体的利益造成定的损害,而违法犯罪则是对社会构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社会适应障碍指个体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所引起的; 品德不良指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采用违背道德规范的方式和手段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构成对他人利益的侵犯,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违法犯罪是指直接触犯法律的反社会行为,对他人与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社会规范背离依据背离的内部根源可以分为错误依从、错误认同与错误信奉三类。错误依从指个体与某些非正式群体与不正当的小团体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或加入

10、这些组织后,迫于这些群体的内部压力,盲目服从或接受这些群体的不正确的规范与准则,从而做出有悖于社会规范的行为; 错误认同指个体由于个人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原因,错误地将某个不符合社会规范准则要求的人物,作为自己仰慕崇拜的偶像而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发生社会规范的背离行为; 错误信奉指个体由于个人的生活环境与特殊的经历,产生或接受了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或思想,甚至根深蒂圆,成为一种道德信条,从而使个体发生社会规范的背离。社会规范背离是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行为,也可作为问题行为来分析。左其沛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认为前两种属于品德性问题行为,后两种属于

11、情绪性问题行为。按程度不同划分为社会规范偏离、社会规范违背和社会规范抗拒三类。社会规范偏离指主体的心理或行为离开了社会规范所规定的范围,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轻度背离; 社会规范的违背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规范本身的一种反向心理活动及状态,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中度背离; 社会规范抗拒指对社会规范的抵抗和拒绝,是社会规范背离的最高、最强烈状态。(3)社会规范背离的危害社会规范的背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会造成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每一个社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是依靠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来实现的。社会规范的背离轻则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安,重则威胁他人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使稳定发展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对个人的危害:社会规范的背离是一种反社会现象,表明个体对群体与社会的不适应性,必然会受到群体与社会的排斥,甚至被痛恨而抛弃,这使个体丧失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必然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4 什么是教材概括? 教材概括有哪两种水平? 科学概括的基木过程怎样?【答案】(1)教材概括的含义在教学条件下,学生对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感性知识进行复杂的加工而完成的。教材概括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一类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