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8922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案】(1)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是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在作了多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向劳动者分配其个人消费品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受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的。其理论依据如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产品分配关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于建立

2、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因此,就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获得社会产品的可能性,从而使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成为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此,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实现和体现。旧式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以及现阶段劳动仍是劳动者谋生的于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旧的社会遗留下来的分工仍然存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劳动仍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为了从物质利益上鼓励

3、劳动者积极劳动,为社会多作贡献,就要求在个人消费时,以劳动作为分配消费品的尺度,承认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并把劳动贡献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实行按劳分配。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产品分配形式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取决于可分配产品的数量,从而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的丰富程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阶段既不必实行原始社会时

4、期的个人消费品的平均分配方式,也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模式。(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就是在物质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它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专利、信息等。按要素分配是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取得工资收入,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收入,资本所有者取得利息、红利收入,技术、专利、信息的所有者也得到相应的收入。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派生的索取权,具体分析如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因为生产要素创造了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完全不同领

5、域的问题。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贡献大小的说法来解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讲不通。所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理论根据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贡献的关系论述。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象看,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可以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了位一体”的分配论中找到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利息、地租是其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管理所取得收入则要具体分析,若管理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管理作为一种专用性资产入股,则是拥有管理这一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若管理作为一种复杂

6、和高级劳动参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而取得收入,主要是因为培养这样的劳动力需要大量的费用,因而其劳动力价值较大。在市场中,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取决于法律上的财产权,而不是资本和土地参与了价值创造。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都有索取权。索取权是财产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分配关系的法律表现。索取权的基础是财产权利中的所有权,货币资本家拥有利息是因为拥有货币的所有权,土地所有者拥有地租是因为拥有土地所有权,利息和地租都是其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财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索取权作为一种分配权取决于财产权,收入分配权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7、是什么?【答案】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以存款、放款等业务形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

8、制;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 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

9、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而是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本身提出的、用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必然的方式。社会主义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后长期运动的

10、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资本积累的发展,单个资本日益膨胀,出现了成千上万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大企业。在这种大企业中,由于机器大工业技术上的必要性决定了工厂内部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的高度发展和相互联系的日益紧密。第三,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隘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市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矛盾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

11、基本途径。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资本的社会化。以股份公司这种形式出现的资本的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财产制度失去了最后存在的理由。资本的社会化是生产的社会化在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内部的必然表现,同时,它又进一步证明了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从垄断向国家垄断、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表明,与生产的社会化相联系的生产的集中,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主流。与生产的集中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具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的程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国有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都获得了更加巨大的发展,由社会占有代替私人

12、占有社会化的资本的可能性大大增强。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发展的规律性,造成了对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4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哪些联系和区别?【答案】(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前提。在社会主义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以及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既不可能实现结构的优化,也不可能实现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利的增进。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