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卷.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4660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 9 / 92017年高三语文整合速度训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 “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持孔子未曾“ 删诗”说的学者认为,孔子既屡言“诗三百”,证明当时已有一种篇数约为三百的诗经文本,甚至由此认为“诗三百”是先秦时期诗经的名称。若干

2、年来,关于诗经的专著及通行教科书多采用这一说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诗经学史观念,自然排除了“孔子删诗”的可能,加之现存文献引诗经多与今本诗经相同,故孔子不曾“删诗”之说似铸为铁案。然事实并非如此。 先说“诗三百”。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刊登“诗三百”正义一文,该文指出:先秦文献中“三百”一语,往往并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种修辞手法。这在诗经中不乏用例。“三百”一语还见于礼记左传周易等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子仪篇叙述秦穆公既败于崤,发奋图强,不及七年,“车逸于旧数三百,徒逸于旧典六百”。由先秦时期的军队编制可知,这里所言战车数量的“三百”为虚数,用于极言秦国军

3、事力量恢复的程度。 由“诗三百”之本义审视孔子之言,可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当释为:诗有许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其余所释亦当类此。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语,既不能证明当时存在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据此否定“孔子删诗”之说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 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来说,“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孔子删诗”本源于史记。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孔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删诗”即修订诗经文本的

4、呢?一般诗经学史方面的著作皆引用论语子罕中的一段话:“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据左传记载,孔子“自卫反鲁”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已是其晚年。华锺彦先生判定孔子开始“删诗”在鲁定公五年,即孔子四十七岁之时,此说本于史记孔子世家:“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史记孔子世家以下续记鲁定公八年孔子事迹,说明孔子系于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故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是年。 (节选自诗三百与孔子删诗,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的内涵是判定“孔子删诗”

5、这一公案的依据。B由于现存古文献所引的诗经与今本的诗经相同,诗经学史观念自然而然就排除了“孔子删诗”的可能性。C先秦文献中的“三百”往往并非实指,则屡次被孔子提及的“诗三百”一语,是不能证明当时存在着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的。D孔子“删诗”有历史学著作的证明。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而史记历来被称为信史。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三百”一词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多数学者认为当时已有一种篇数约为三百的诗经的文本,甚至认为“诗三百”就是当时诗经的名称。B为了证明“诗三百”的意思是“诗有许多篇”,文章特意拈出了礼记左传周易以及一些出土文献,说

6、明“三百”并非确数,而是虚指。C“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的重要公案,弄清孔子是否曾经“删诗”,牵涉到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而本文作者认为孔子确曾“删诗”。D多年来,对于“诗三百”一语,关于诗经的专著及通行教科书中多采用的是持孔子曾经“删诗”说的学者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三百”正义指出“三百”在先秦时期是极言其多的修辞手法,子仪篇中的“车逸于旧数三百”可以作为本观点的一个证据。B确定孔子是否“删诗”,不仅要分析“诗三百”中“三百”的意思,还要考证历史事实,文中提及史记左传皆是为此。C本文两次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话目的不同,第一次旨在证明孔子确曾“删诗”

7、,第二次旨在说明孔子开始“删诗”的时间。D论语和左传都认为孔子开始“删诗”是在孔子晚年,但华锺彦则依据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孔子开始“删诗”是在孔子盛年,即孔子四十七岁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徐悲鸿与田汉的战斗友谊徐悲鸿和田汉, 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是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两人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艺术观点,彼此情投意合,结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文艺界不少进步人士从事新文艺活动。田汉对徐悲鸿的艺术造诣非常佩服,特地向文艺界人士推介徐悲鸿。1927年,徐悲鸿结束了留学生活,回到了上海。当轮船靠近上海码头时,田汉前来迎接他。徐悲鸿紧紧握住田汉的手说

8、:“寿昌(田汉字寿昌),我没有失信吧?!” “悲鸿,我接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没睡好。”田汉闪着热切的目光,“我正在恢复上海艺术大学,你”田汉的话还没说完,徐悲鸿就高兴地说:“我一定尽力支持你!复兴中国美术,这是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1928年1月,由于上海艺术大学原校长的无理取闹,学生会宣布全校学生脱离上海艺术大学,请求田汉另组学院。田汉与徐悲鸿商议筹建南国艺术学院。他们有共同的艺术观点,所以,在追求这个革新艺术的运动过程中,他们的配合是十分默契。 1935年初,田汉突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徐悲鸿急忙赶到田汉家,田母一见徐悲鸿,立刻失声痛哭。徐悲鸿悲愤不已,含着眼泪表示一定竭尽全力营救田汉。为

9、营救田汉,徐悲鸿茶饭难咽,四处奔走,却全无效果,最后徐悲鸿不得不去求已当上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老同学张道藩。经徐悲鸿再三恳求,张道藩不得已,同意试试看。1935年7月下旬,田汉终于出狱了。田汉出狱后,徐悲鸿将田汉全家接到自己的寓所,让田汉安心养病。妻子对此十分恼怒,徐悲鸿非常生气地说:“田汉是我多年的至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后来,徐悲鸿为了缓和家庭矛盾,不得已放弃了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学。作为老朋友的田汉,十分理解他的苦衷。田汉出狱后发起成立“中国舞台协会”,组织了几轮大规模“为中国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戏剧公演。 徐悲鸿赞赏说:“田汉是条好汉,他喊出的声音是民众的声音。”此时电影风云儿女已在

10、南京上映,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已为群众耳熟能详。徐悲鸿闻听此曲,十分激动。他赞扬田汉、聂耳所作的这首中华民族的战歌“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之必不死,其民族之必不亡”。田汉也十分关注徐悲鸿。1934年,田汉评论徐悲鸿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田汉在文章中说:“在一九二七年前后,我曾亲见悲鸿先生画过许多马。但他更应该画那惨毒的羁勒与驱策下发出反抗的嘶鸣的怒马,画那在白山黑水间,在长城下冲锋陷阵,以及在飞机炸弹下浴血疆场还自挣扎的战马!”奇怪的是,我们没看到徐悲鸿的反驳,而徐悲鸿与田汉的兄弟之情,也并没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俩的战斗友谊并没有由此而终止。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 “皖南事

11、变”,徐悲鸿满怀悲愤之情画了一幅关于猫的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田汉看到后,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当局迫使徐悲鸿南下,这时田汉秘密来到北平。徐悲鸿听田汉述说了解放区的情景,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嘱咐“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深受感动,决心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逝世。田汉匆匆赶到医院,向徐悲鸿的遗体告别。就在前些日子,徐悲鸿曾给田汉画过速

12、写。如今阴阳两隔,怎不叫人伤心。田汉双手掩面,恸哭失声。1968年12月10日,田汉逝世,终年70岁。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悲鸿与田汉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将这友谊延续一生,令读者动容,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友谊之课”。 B徐悲鸿营救田汉出狱后,不顾妻子的感受将田汉全家接到自己的寓所,可见其固执,而这也影响了徐悲鸿家庭的和谐。C徐悲鸿被共产党的真诚感动,决意留在北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与田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叙事中夹杂着议论,用典型事例来表现徐悲鸿和田汉两人坚不可摧的深厚友谊。5、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徐悲

13、鸿的性格特点。(4分)6、 徐悲鸿与田汉的战斗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额尔齐斯河畔 刘斌立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的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鄂尔德西静静的坐在河畔,他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的一刻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的一刻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鄂尔德西深深的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做“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

14、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震颤的和声。这是图瓦人独有的乐器,用“芒达勒西”草的茎秆制成。楚尔只有三个孔,但能吹出五个声、六个音。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的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紧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他两年。十天以后,我和五个图瓦少年围坐在鄂尔德西的周围,眺

15、望着远方的群山,听额尔齐斯河倾述着她的衷肠。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的哼唱,弥漫四周的音符滋润着我们。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名晚期肺癌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三个月,我和那五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作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我终于决定离开阿尔泰,离开额尔齐斯河畔。我最终也没有真正学会楚尔的吹奏。我只不过是一个采风的流浪乐手。两年前,在额尔齐斯河畔听到了鄂尔德西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