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设计科目: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章(节)或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课题: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一、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课标: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课程标准为本节制定的教学目标,目标用含糊的内隐心理活动词语,而不是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不够具体、明晰需对课程标准作进一步的细化、分解,以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析课程标准发现:(名词)核心知识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1、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细化为: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达标率为80%2、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探索虽是行为动词,但不够具体因此,把探索分解为:画图、发现、交流等性质——指图象位置特征依据二:教学参考书要求:1、 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步骤,会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 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化,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3、 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依据三:中招考试说明在每年的中招试题中常常出现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问题所以它是中招的重要知识点 依据四:教材内容结合实例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等活动,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逐步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具体展现了反比例函数的整体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空间依据五:学生情况我校是农村初中,地处边远,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在八、九年级已经学一次函数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全面开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领等方式探索新知依据这五方面的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3个:1、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达标率95%2、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合作交流能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特征达标率95%3、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它们交点的坐标达标率85%二、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达标率95%匹配作图题)2、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合作交流能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特征匹配填空题)3、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它们交点的坐标匹配作图题)教学流程预设科目 九年级数学 授课班级 九年级二班 学生人数 29人 课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2010年10月 一、学习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达标率95%2、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合作交流能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特征达标率95%3、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它们交点的坐标达标率85%二、评价设计:1、分别作出函数的图象2、课本149页练习1.3、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他们的交点坐标三、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学习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能概述出图象的位置特征措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学习难点及解决措施:学习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措施:学生间交流释疑,教师适时引领,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学法)整体思路:分4个环节进行1、新课引入:(1)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点(0, )和( ,0)两点的 2、探究新知:(1)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探索图象的位置与k的符号关系3、谈收获或疑惑 4、评价测试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 知识回顾1、 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点(0, )和( ,0)两点的 。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列表:x-8-4-3-2-112348描点:连线:议一议:(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3)连线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做一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列表:x描点:连线:探究二观察和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 支曲线组成的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三、谈收获或疑惑四、目标检测;1、分别作出函数的图象xx 2、课本149页练习1.3、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他们的交点坐标课后反思:本节课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学习新知导学法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三主原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评价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