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 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柏拉图:建立起了一个以理念论为本体论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亚里士多德: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大综合和大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三大哲人古希腊哲学的后期发展阶段: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芝诺、皮浪分别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在其后期发展阶段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在古罗马前期,尚有一些受希腊哲学传统影响的哲学余波,如以数学家阿波罗尼为代表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以普罗提诺为创始人的新柏拉图主义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成就:本体论、自然观和具有方法论属性的逻辑学,堪称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主要成就本体论:具有唯物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唯心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实在论倾向的本体论自然观:数理论自然观和目的论自然观逻辑学:形式逻辑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孕育了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各种思想胚胎2.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表现为前期的教父哲学与后期的经院哲学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 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前期的主要哲学形态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伊里吉纳 奥古斯丁:以“三位一体”说为理论核心的基督教神学体系伊里吉纳:自然即实在具有四种相关形式:第一是能创造但不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二是能创造也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三是被创造但不能创造的“自然”;第四是既非创造又非被创造的“自然”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后期即10世纪至15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要形态中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的主要进展,是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唯名论这两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争论焦点:一般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个别事物的名称?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还是后于个别事物?这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核心内容争论实质:一般和个别那个更实在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继续近400年实在论的基本论纲,是认为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客观实在,而且是一种先于个别或殊相的客观实在唯名论的基本论纲是:用以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只不过是个名词,只有个别或殊相即具体事物才是客观和真实的存在唯名论的早期代表人是:贝伦伽尔、罗瑟林和阿贝拉德后期唯名论代表人物如罗吉尔.培根、约翰,司各脱、以及威廉.奥卡姆等人 3.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进展:16世纪的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人文主义、17世纪的以认识论为主题的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相继兴起和发展人文主义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向:一是从神到人的转向;二是从天国到自然的转向17世纪是西方哲学正式诞生时期主要进展是培根的经验论和笛卡尔的唯理论培根的经验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经验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唯物论的本体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培根之后,霍布斯和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论的经验论。
但到了18世纪初年,贝克莱和休谟等人则发展出了唯心论的经验论笛卡尔的唯理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唯理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心物二元论的本体论与演绎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之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物论的唯理论,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心论的唯理论,从而使17世纪的欧陆哲学具有一种整体上的唯理论倾向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法国在18世纪中后期逐渐从哲学革命走向政治革命,作为对法国形而上学唯物论的扬弃和对法国政治革命反映的哲学,便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创建了他的二元论本体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以及以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形而上学基础的伦理学和美学,从而建构起一个具有唯心辩证法属性的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 康德之后,费希特通过批判康德的本体论和自然观中的唯物论,而建立起主观唯心论的“自我哲学”,而谢林则通过继承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论而建立起客观唯心论的“同一哲学” 黑格尔建立起了他的以“绝对精神”为本体论,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基本架构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
继黑格尔哲学之后,费尔巴哈为以辩证法为合理思想内核的德国古典哲学,嵌入了一个它所必需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核,并以此为德国古典哲学画上一个终结性的句号 4.现当代哲学西方哲学进入现当代发展后,出现多中心和多流派错综复杂和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 “语言的转向”:一个是指哲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性策略;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指哲学性质认识的转变现代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具有以下重要特征:首先,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语言的转向”带给西方哲学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更是哲学观上的革命性转变,转向之前的哲学家关心是认识的内容以及对象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哲学家的主观动机上看现代哲学中出现“语言的转向”,主要动因是,由于哲学家们对传统哲学无法清晰提供支持或反对其观点真实性的论据而感到失望最后,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看语言的转向”又是哲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三、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特征 其一,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科学主义倾向 其二,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思维科学特征其三,西方哲学史还具有一种总体上的人本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