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72054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能力方面1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强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三、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四、教 学 过 程 设计导入: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家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从书中引言杜牧的诗和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而且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1)挑战: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3、”;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探究学习】魏晋南北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2)新发展:从内容上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

4、”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李世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唐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道教优势又逐渐得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第三次出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轻徭薄

5、赋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适应了唐初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还鼓吹儒学的“忠”(忠于君主)和“孝”(孝敬父母),、也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朝有三次崇佛高潮,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曾利用佛教篡位,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进一步刺激了佛教的发展。第二次出现在肃宗、代宗时期。第三次出现在唐懿宗时期。隋唐时期是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总之,魏晋到唐朝儒学的发展:正统地位、繁盛之势(汉代) 儒、道、佛三教逐渐融合(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归儒(隋朝) 三教并行、受到挑战(唐朝)(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

6、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朱

7、熹的哲学思想主张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理气论;二是心性论;三是认识论;四是功夫论。其所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学思之窗】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第13页)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探究学习】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

8、想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答案提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探究学习】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2、积极: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

9、从中得到启示。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者都是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4、影响: 明朝中后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

10、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

11、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1、提取图片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分析地位价值。3、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

12、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全课上完后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了解宋明理学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历史作用。六、随堂练习1.宋代人智圆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请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思想现象在魏晋隋唐时期的表现如何?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

13、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在融合的趋势中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七、布置作业1、隋唐时期,我国的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儒学家们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三教是指 ( C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道教、回教C、儒学、道教、佛教 D、天主教、佛教、道教2、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C、认

14、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3、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艺术空气也很浓厚 (D )A、反映了宋代的开明政治 B、是宋代新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4、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B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5、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略)八、板书设计(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1)挑战:(2)新发展:2、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2)唐朝(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4、影响(四)、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九、教后记本课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