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900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广州市萝岗区香雪小学 钟柳静【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交待故事的起因,中间写事情的经过,结尾写事情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设计理念】1把握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思路,落实篇的训练;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揣摩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人物情感;主动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

2、学习资料。2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如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途径来搜集资料,为学习服务。3通过回顾旧知、在相似的情境中比较、角色互换等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寻找精妙语言背后的规律,并在读写结合中迁移运用。【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4重点品读楚王和晏子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从他机智

3、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子”这个称谓等方面的资料。2搜集并阅读故事:胯下受辱3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之处。2介绍晏子,让学生出示搜集关于“子”这个称呼的含义,引出司马迁对晏子的评价“不辱使命,雄辩四方”。3引入课题晏子使楚,齐读,揭题。(1)从课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指导“大夫”的读音。(2)引导理解词语:“访问”。【设计意图:杨氏之子和晏子使楚两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都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妙处,而且两位主人公

4、精妙语言背后所运用的策略都如出一辙,即 “将计就计”。从复习旧知入手,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领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并为后面的读写结合作铺垫。】二、初读感知,存疑1检查预习一:生字词的学习(1)课件出示词语:侮辱 敝国 囚犯 淮南 盗贼 赔礼道歉 柑橘 枳实 (2)指名读、齐读,强调“侮辱”这个词读时要变调。(3)引导学生寻找“柑、枳、橘”这三个字的造字规律来进行识记,重点指导运用编故事的来识记“橘”字,并运用这些规律迁移到其他生字的识记中去。【设计意图:高年段的识字教学,应以学生预习自学为主,课堂上检查为辅,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课堂检查注重学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来识记生字。多音字、特殊读音

5、的生字要随机点拨。笔画容易出错的字要提醒学生,并带着学生一起书写,基础知识要抓牢抓实。】2检查预习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和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3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侮辱和尊重是一对反义词,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去体会晏子的过人之处。【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的指引。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每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度较大

6、,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来归纳,尤其重要。】三、精读探究,感知人物形象(一)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楚王和晏子的第一次“交战回合”)1读懂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话,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体会他的能言善辩。(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的话多读几遍,读懂晏子的话,读出晏子的言外之意,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2)汇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读,再交流自己阅读后的发现。(3)补充晏子未说完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 ),那么( )。

7、借关联词帮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4)师小结:这种计谋叫“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5)引导学生发现晏子语言精妙的体现和前一课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的策略如出一辙,即“将计就计”,为后面在读写结合中练习妙用语言来解决问题作铺垫。(6)体会人物形象:送个词夸夸晏子。2品读重点词句“看了看”,巧妙引导,体会人物形象。(1)通过换词比较,体会晏子的才思敏捷。导入:晏子的口才也领会到了,可有人说这是逞口舌之能,玩的是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出示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

8、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这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看了看”,能否换成“想了想”? 读读看,有什么不同?学生互相交流,体会晏子的才思敏捷。(2)引导回顾丝绸之路中安息国国王迎接大汉国使者时的隆重场面,通过比较、角色互换,补充提示语等方式体会晏子的有礼有节。(3)交流阅读补充材料胯下之辱,比较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有何不同?体会晏子的爱国情怀。导入:同样是受辱,韩信从胯下钻过去了,韩信为什么能钻?晏子能钻吗?为什么呢?(4)通过教师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晏子,请

9、男同学读“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礼有节,沉着冷静的晏子,请女同学读“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热爱祖国的晏子,请全班同学读(5)课件出示:“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齐读句子。【设计意图:坚持以读为本,读懂课文,读中感悟,读中传情,读出层次。引导学生通过补充课文内容,读懂晏子的话,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品读重点词句,通过换词比较,回顾旧知,在对比中体会和角色换位等方法的巧妙指引,让学生体会晏子的大智慧及爱国情怀。】(二)推荐阅读书目:晏子春秋导入:关于晏子的故事还有很多,都收集在晏子春秋这本书中,课后去找来阅读,我们有时间一起交流。【设计意图:由学习晏子使楚一文,带出晏

10、子春秋,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四、延伸课堂,读写结合1提供写作材料,让学生补写故事的经过。 虚惊一场【近两次的语文单元测验,同学们的成绩有所下降,钟老师非常着急,决定让我们再买一本同步训练,希望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成绩。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终于答应我们取消增加作业的计划。】注:老师在出示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时要灵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之前提点学生:注意学习晏子“将计就计”的策略和他的有礼有节,把故事的经过补充完整。2欣赏智慧故事: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

11、东西。吉鸿昌说”吉鸿昌是怎样回击的,请你猜猜看。3引导课后搜集历史上的智慧故事。导入:有趣的智慧故事能让我们在开心之余时还有所获,课后可以去搜集这些故事来阅读。【设计意图: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晏子精妙语言中“将计就计”的策略,都值得学生学习。设计的读写结合,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晏子说话的艺术,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智慧故事结束课堂教学,进一步练习用精妙的语言来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主动搜集、阅读智慧故事的兴趣。落实新课标中倡导的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楚王 侮辱 巧妙回击 尊重 晏子 主动打开城门 钻狗洞狗国 能言善辩 机智敏捷 彬彬有礼 胸有成竹 热爱祖国聚宝盆(写在黑板靠右的位置)将计就计顺水推舟顺藤摸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