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012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思(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三、教师引领,知识梳理 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 五、归纳总结,延伸拓展。,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实施的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片段1: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突然有一位运动员不慎跌倒,手掌和膝盖被擦伤,正渗着血; 片段2:在劳动课上,小英不慎被玻璃割伤手指,鲜血一滴一滴流出来; 片段3:交通事故现场,一个路人突然横冲出过公路,被一辆直行的小汽车撞倒,鲜血横飞,小汽车车头布满鲜血,路人血肉模糊,情境触目惊心。,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你观察 你思考

2、 你提问,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提问,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学贵有疑。本节课我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段生动的录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看去思去想,学生提的问题大胆新颖生动,敢想敢问,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由于学生思维是发散的、不定向的、随机的,老师如何能恰如其分点评到位,使其形散而神不散,是考验老师随机应变能力的关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人体血管大探密,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提出问题:在你身体内有哪些血管类型?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看一看 摸一摸 在你体内有哪些血管?,【自

3、主学习】 1、人体内有三种不同的血管:-、-、-。 2、动脉血管的管壁-、弹性-、管内血流的速度-。 3、静脉是将血液从-送回到-的血管,其管壁较-,弹性-,管内血流速度-。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4、毛细血管是联通与最小的-和最小的-之间的血管。 5、毛细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学法指导: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横切面示意图”,从管壁、血速等方面,尝试分析下面的问题。 学习内容:1、三种血管中管壁最厚的是哪种血管? 2、

4、血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的是哪种血管? 3、推测哪种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哪种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原因是什么? 学习目标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关系 学法指导:观察“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思考下面问题。一看血液流动的方向;二看血管的特点和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1、找到管径最小的毛细血管。注意观察它是有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到什么血管中去? 2、血液流动是有 ,血液从 血管流向 血管;再汇集到 血管。 学习目标三:三种血管的功能 学法指导:观察示意图,回忆毛细血管特点,看氧与二氧化碳代谢等废物交换的方向,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内容:问题:毛细血管的哪些特点适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

5、交换?,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人体血管大探密,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后,根据表格汇报观察结果,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所在。 巧用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利用生活常识和书本知识,以及观察分析讨论你手上有哪些种类的血管?血管血液流速是怎样?血管管壁有何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判断能力.它能极大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教学反思,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

6、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为何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你能推测血的流向?,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四肢静脉血管要把血液从下送往 心脏,如何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瓣活动示意图,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你知道手指刺伤渗出少量的血液,它是什么血管?,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特点:,数量大、分布广 管径小,只允许 红细胞单行通过 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何意

7、义?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1、在观察小鱼尾部时,如何快速找到毛细血管? 2、你观察到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三、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知识梳理,你想亲眼观察到不同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四、实验观察,培养能力,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目的要求: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过程与方法: 1、把小鱼用纱网捞起,用浸湿的棉絮裹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 2、快速放在培养皿中,用手指按住泥鳅身上的棉絮,使尾 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8、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眼睛要注意物镜与尾鳍的距离,边移动培养皿,边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 4、先找到管径最小的毛细血管,红细胞是 通过,然后根据血流方向来判断与之相连的血管类型。 5、血流方向:小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四、实验观察,培养能力,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根据血液流向,管径粗细,你能判断你所观到的血管类型吗?,学生归纳小结,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本课充分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兴趣,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目的性和条理性的原则,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能准确判断出小鱼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9、为了使学生观察效果更好,本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1)实验材料的改进:实验材料改用小泥鳅,小泥鳅尾鳍血液流动好很易观察,泥鳅不仅便宜而且好养,泥鳅养时可放少量纯净水,可养好几天,生命力很强,可反复多班使用。,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教学反思,2)实验方法改进: 由于小泥鳅特别粘滑好动,按常规方法泥鳅会乱蹦乱动,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果。我根据材料的特殊性,采取“一捞二裹三放四盖五看”的方法,极大提高观察的时效。先快速用鱼网把小泥鳅从水槽捞起来。再在鱼网内用浸湿的棉絮把泥鳅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快速裹起。后将其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再用载玻片盖住泥鳅的尾鳍。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内血液

10、流动。然后根据血流方向来判断与之相连的血管类型。,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教学反思,3)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有了目的就如航行有了航标。如观察目的不明确,学生很易观察到血液在流动,就会一头雾水不知再看什么。因此实验前先要明确观察目标。为提高实验观察效果和观察的目的性,我特设计一张观察实验报告与评价。学生可边观察边填写并自行评定。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还可以让学生演示观察结果并进行汇报。,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教学反思,4)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在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血管粗细和血流方向,进而判断血管

11、类型。教会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并表达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内容的表述不是从概念到概念,最好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到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判断出小鱼血管类型,极大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四、观察实验,培养能力,教学反思,珍爱生命 血管保健,血液是生命之河,血管是确保生命之花常开的保证,我们该如何保健?,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全体学生针对血管保健, 展开一次调查和做一次血管保健宣传活动,五、归纳总结,延伸拓展。,珍爱生命 血管保健,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血管保健资料,不仅使学生学于致用,理论联系实践,懂得血管保健,更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五、归纳总结,延伸拓展。,教学反思,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