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35222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绝对值.2.2数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形结合,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表面看来,数和形好似两码事,其实,在数学里数和形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常常用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几何图形问题,反过来,也借助于几何图形来理解代数概念,寻找解题思路。这种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呢?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数轴。,那么,什么叫做数轴?怎样画一条正确的数轴?如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呢?,1.2.2 数轴,执教者: 林如琴,问题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

2、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思考:这个图中它表示出来东西方向了吗?用什么表示正方向?用什么来表示他们不同的方向呢?,没有,箭头,“+“与”“-”,1、在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 意义. 我们在一条直线上取一个点O为基准点,用表示它,再用 表 示点O左边的点,用 表示点O右边的点.这样,我们就用 、 0、 _ 表示出了这条直线上的点.,相反,负数,正数,负数,正数,秤杆,温度计,温度计,尺,你会读温度计吗?,(1)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以什么为基准?基准刻度线表示多少摄氏度? (2)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哪条直线画得正确,

3、其余错在哪里?,1,火眼金睛,0,3 2 1 1 2 3,1、什么是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注意事项: (1)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0,3 2 1 1 2 3,议一议:怎样画数轴?, 在数轴上标出1、2、3、1、2、3等各点。, 画直线,定原点。, 从原点向右(或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选取适当长度为单位长度。,(1),(2),(3),(4),想一想:下列各图是数轴吗?说明你的理由。,0,3 2

4、1 1 2 3,3 2 1 1 2 3 4,3 2 1 1 2 3,0,0,0,3 2 1 1 2 3,1、如何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分数或小数? 如:1.5, 怎样表示。,议一议:,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吗?,2,3,.,.,3、你能举出数轴应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吗?,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1.5,解:,1,5,4,2.5,0,注意: 把点标在线上; 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以便观看。,0,1 2,2 1,例 2 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D C B A,(4) D点表示1.5,(1)A 点表示2;,(2) B 点表示0.25;,(3)C点表示0.

5、75;,解:,.,.,.,.,归纳,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右,左,右,左,测量地形高度,如果基准不选在海平面,那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否还是8848米?如果基准选在5000米的某处,那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想一想,议一议,1、数轴的意义:数轴的三要素。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数轴的画法。,3、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限。,课堂小结,B,D,3、先画出数轴,再在数轴上表示: 4,2,0,1 ,2,3.5,0,-4 -3 -2 -1,1 2 3 4,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