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2018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 唐斌佑 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传递-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结合。本课题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知识学生没有前期基础做铺垫。在老师的知识传递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以及老师设置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

2、一种教学模式。 思路说明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通过老师的辅助介绍,了解微观世界的粒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

3、理;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图片】物体放大很多倍的图片。【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实际的物质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宏观与微观的逐级放大与缩小关系。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推进新课【演示】

4、将蔗糖溶于水。【提问】 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回答】 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分析】 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图片展示】 分子的图片 显微镜下苯分子的图象 显微镜下C60分子的图象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析】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设计意图】给出具体的例子,通过计算说明分子确实非常小2.分子的特点:(1)分

5、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实验】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图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酞,搅拌,观察颜色。(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宏观的探究对比,说明分子的运动性。现象:(1)溶液为无色;(2)溶液变红;(3)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B中溶液仍为无色。【提问】 为什么(3)中A烧杯变红呢?【回答】 氨水使酚酞变

6、红。【提问】 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氨长“脚”“跑”A中去了?【结论】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B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现象:A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B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设计意图】说明温度对于分子运动的影响。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实验】 50 mL水+50 mL酒精混合【设计意图】显而易见的宏观现象说明分子间

7、有间隔。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结论:分子间有间隔。【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讨论】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不同状态水分子的排列【结论】 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距离(间隔)变化。【分析】 钢轨为什么是一段一

8、段的中间留有缝隙?这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就会发生变化。【课堂练习】 1.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的香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还可再分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答案:1.A 2.D【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物质的微粒性,并且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板书设计课题

9、2 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教学反思本节运用多媒体的图象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了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注重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录像、实验)为学生提供大量宏观、微观、直接、形象、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提供协作学习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信心。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子的一些特点,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子呢?这

10、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子的知识。【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画对比两种变化,并归纳相关内容。 水蒸发 水通电分解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 没有改变 发生改变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发生变化【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水的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水的蒸发,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分析】 (1)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2)H2O分解生成H2和O2,水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H2O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保持。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问】 为什么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性质包括哪些?【回答】 因为在物理变化中,虽然分子不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物理性

11、质却发生了变化。除了化学性质外,还包括物理性质,如色、味、态、熔点沸点等。【讨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结论】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纯净物组成的,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可见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由此可以得出,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展示】播放通电分解水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化学变化过程中

12、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提问】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样变化?【回答】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分析】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在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结论】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三、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课堂练习】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二氧化碳分子 B.氧分子C.碳原子 D.氧原子答案:A【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少,主要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与物质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它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一大特点。板书设计分子与原子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三、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从多个侧面让学生去感觉、去体会、去认知、去学习,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