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31934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本课时编写:邢台市 焦老师,课文导入,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指中国。 崛起:指兴起。,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热闹非凡、巡警、吵嚷、惩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难点),知识备查,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直到逝世。,字词积累,chn,字词积累,多音字: 背(bi)着 惩处(ch) 奔(bn)了过去 喝(h)彩 振兴(xng)中华 易错拼音:惩(chng)处 四字词语: 帝国主义 疑惑不解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左顾右盼 衣衫褴褛 得意扬扬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 书写指导:振 凡 嚷 近义词:惩处惩戒 踊跃积

3、极 反义词:惩处宽恕,【崛起】兴起。 【诸生】文中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 【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例句】表哥考上了北京大学,一时成了村子里的焦点话题。 【疑惑不解】怀疑困惑,不明白。 【风和日丽】微风柔和,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好。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字词积累,【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力。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惩处】处罚。 【抱负】远大的志向。 【胸怀】胸襟。文中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踊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例句】今天的班会上,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字词积累,【含近义词的词语】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呼风唤雨 眼疾手

4、快 争奇斗艳 察颜观色 见多识广 旁敲侧击 欢天喜地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聚精会神 千言万语 深思熟虑 口干舌燥 心灵手巧 道听途说 抓耳挠腮,字词积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讲解,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什么? 2、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3、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课文

5、讲解,第一件: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 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 惑不解。 第二件: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 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 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 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 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事件一,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

6、说什么。,课文讲解,课文讲解,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受欺凌的妇女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感到愤怒、难过、痛恨,但他们备受外国人欺凌,受巡警的压迫,敢怒而不敢言。,课文讲解,“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大多数是外国人中,从妇女的哭诉中,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中,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中,从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中,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思考:“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讲解,事件三,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

7、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其他同学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则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因为他胸怀大志,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到欺凌,他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课文讲解,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他在想 ,他在想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板书设

8、计,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写法点拨,写法点拨,1、妙语连珠,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在我们的国土上为非作歹、( )。每一个( )祖国,有理想、有( )的中国人都义愤填膺,发出( )的呐喊:要打倒帝国主义,实现中华( )。,随堂练习,耀武扬威,胸怀,抱负,铿锵有力,崛起,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中国的土地。(改成反问句) _ (2)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这个妇女的亲人。(改成“被”字句) _ (3)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陈述句) _,随堂练习,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拓展阅读,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拓展阅读,作业: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经发展壮大,今天的你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请你以我为 而读书为题进行练笔。,作业布置,谢谢观看!,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畅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