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1274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分析仪临床意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化分析仪临床检测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1) 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2) 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3) 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4) 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5) 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

2、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6)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ST或者GOT)又名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它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临床上,如果乙肝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

3、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人在怀孕期间,内分泌机能的改变和全身血液流量的增加,肝功能负担也随着增加,可导致孕妇谷草转氨酶偏高。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物,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暂时偏高。3、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谷草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T)是衡量肝细胞破坏程度的两个酶,临床上常用AST/ALT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ALT位于肝细胞浆内,而AST位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内,正常人AST/ALT比值为1.15左右,也就是AST较ALT稍高。当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有肝细胞浆内的酶释

4、出,ALT上升幅度较AST为大。象急性肝炎早期,AST/ALT比值可降到0.56左右,肝炎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至正常。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胞浆、线粒体中的酶释放血,以致血清AST升高幅度较ALT为大。如肝硬化时,比值可增高至1.44,慢性活动性肝炎比值也常高于正常。总之,肝病时AST/ALT比值1,常提示肝脏损害较轻,AST/ALT比值1,则提高肝脏损害较重。如果仅仅只是这个比值有偏差而两种酶的范围正常的话就无意义。4、-谷氨酰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GT主要来自肝脏

5、。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5、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具体讨论如下: 1) 生理性原因 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这些情况下骨

6、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很活跃,所以检测时值会偏高。2) 病理性原因 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3) 骨骼有病时,例如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4) 其他不是很常见的疾病,例如肾病、严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不全、白血病等6、总蛋白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新生儿总蛋白为4670g/L,婴儿7个月1岁总蛋白为5173g/L,3岁以上总蛋白为6076g/L,成年男性的总蛋白为6882g/L,成年女性的总蛋白为678

7、1g/L。检查中总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1) 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2) 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

8、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7、白蛋白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不同年龄段白蛋白的正常值也不相同,新生儿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2844g/L,14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854g/L,成人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60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448g/L。1) 增高:一般情况下,白蛋白增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2) 降低: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

9、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白蛋白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8、球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性原因,例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又或者是人体对外来蛋白的吸收能力不好,贫血也会造成球蛋白偏低。球蛋白偏高则常用于肝病的确诊,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会引起球蛋白高,其他的非肝脏疾病也可以引起球蛋白高,例如各种肿瘤,巨细胞血症等。球蛋白并不单独用来检测肝病,球蛋白通常是以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形式来说明肝脏的问题。9、白球比白球比指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叫做总蛋白;临床上常用白球比

10、的值来作为肝硬化等肝病的病程观察指标,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白蛋白主要是在肝脏中合成,球蛋白主要是免疫器官产生,如果出现肝脏异常,导致白蛋白减少或机体受到乙肝病毒等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球蛋白过多时,都会引起白球比偏低,此时A/G小于1.5,被称为白球比偏低或白球比倒置。比如急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患者,白球比A/G一般下降至0.5左右。白球比偏低的常见原因包括:1) 急慢性乙肝,白球比轻中度偏低;肝坏死或肝硬变,白球比明显降低。2) 自身免疫疾病、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都会引起白球比偏低。可能的自身免疫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0、总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是直接胆

11、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 1) 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 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1) 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2) 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11、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12、( 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测定直接胆红素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疑为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12、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

13、常见原因如下:1)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2)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3)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13、总胆汁酸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合成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然后被肝细胞分泌入胆汁,随胆汁至肠道后,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有97%被肠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脏。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

14、胆汁酸就会升高。因此,总胆汁酸测定是一项比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试验之一。总胆汁酸偏高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20%。 14、前白蛋白(AP)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PA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1) 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2) 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

15、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3) 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4) 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15、腺苷脱氨酶腺苷脱氨酶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具体临床意义:1)

16、 用于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AH)时ALT几乎明显升高,ADA仅轻、中度升高,且阳性率明显低于AST和ALT。因此ADA在诊断急性肝损伤时有一定价值,但并不优于ALT。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ALT不高,而ADA明显升高。AH后期,ADA长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并与组织学恢复一致。因此,ADA较ALT、GGT更能反映急性肝损伤,并有助于探测AH的残留病变和肝脏病进展。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2) 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在反映慢性肝损伤时ADA较ALT为优。慢性肝炎(C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而肝硬化时ALT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故ADA活性测定可作为慢性肝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