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7552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运营管理--陈心德-广州大学-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产运营管理导论生产运营的概念:对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管理过程。生产运营管理的研究内容: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1、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2、如何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 3、如何才能使产品价格即为顾客满意,又可使企业带来一定利润。从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过程的角度看: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第二章 生产运营战略生产运营战略: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对设计、加工、交货等生产运营各环节 设计一套调配和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实现组织竞争战略。生产运营战略的一般内容: 产品选择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工厂设计 技术水平 协作化水平 劳动管理 质量管理

2、生产计划与物料管理 生产过程组织企业战略一般特征: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计谋性。第三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1、生产过程从准备生产一种产品一直到这种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2、生产过程的构成(1)基本生产过程; (2)辅助生产过程; (3)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5)附属生产过程 3、基本生产过程的细分基本生产过程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工艺阶段。 工艺阶段:是按工艺加工性质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每个工艺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工序。最基本组成部分是工序4、 工序: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 按其作用可划分为工艺工序、检验

3、工序、运输工序等。5、 生产过程组织合理性的判断: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节奏性)均衡性、适应性6、 均衡性的评价 35-37(1)实际均衡性的评价 (产品生产)均衡均衡率=(实际完成计划要求)生产日数 进度分段均衡率将计划任务分段规定应完成的进度要求,通过查实际达到的情况, 评价企业计划内生产的均衡程度。 一般地,月计划任务进度分段均衡率定为30%、30%和40%。(2)均衡能力指数(CP)是对工程能否稳定地创造出合乎标准质量的产品给予判断和评价。从实际生产过程看,每天产量产生波动难以避免,但是,其离散分布有规律(正态分布)。管理上要求生产过程正常,则日产量偏差应越小越好,稳定生产状态下标

4、准偏差无限接近一个常数。 8、生产与生产类型的划分与判断 生产过程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对象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 通常可按性质把生产分为(1)物质生产; (2)劳动服务。 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对这两类生产划分出更具体的生产类型。9、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1)工序数目法:按工作地所担负的工序数目来确定生产类型。(2) 按零件大小和产量划分生产类型(3) 工序大量系数法:K = T / r, 其中:K-大量系数,T-工序单件时间,r-节拍生产类型划分:10、生产过程组织的方式(1)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指企业内部各生产阶段和生产单位的组织和空间布局。 工艺专业化 对象专业化(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指产品

5、在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工艺专业化,指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设置车间、工段或小组。工艺专业化的优点1) 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性较强;2) 在品种多变的情况下,便于充分利用机器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能力;3) 便于加强专业化的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人技术熟练程度; 4) 便于开展同工种工人之间劳动竞赛;5) 产品易于进行更新换代等。工艺专业化的缺点1) 生产周期长;2) 制品运输路线长,消耗于运输在制品的辅助劳动量大;3) 制品占用量大,资金占用量多,资金周转缓慢;4) 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关系和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等。2、对象专业化,指按照加工对象来设置

6、生产单位。对象专业化优点:1) 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2) 有利于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3) 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4) 协作关系较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工作; 5) 在制品较少;缩短了生产周期。对象专业化组织的缺点:1) 对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差;2) 工艺及设备的管理较复杂;3) 生产系统可靠性较差。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3、混合专业化 同一生产单位中同时采用对象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空间布置,叫混合专业化。第四章 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工艺管理新产品在产品结构、技术性能、材质等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或优于老产品的产品。新产品的种类: (1)全新产品; (2)改进新产品; (3)

7、换代新产品; (4)本企业新产品。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1) 技术推动型:将研究结果推向市场。 技术生产市场 (2) 市场导向型:将市场带入研究。 市场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新产品开发的方式: 1、新技术、新材料; 2、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结合; 3、改进技术或改进技术与现有技术相结合; 4、现有技术或现有技术相结合。新产品开发的步骤: 构思、计划先行开发阶段设计开发生产准备生产新产品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三段式(1) 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 (2) 技术设计阶段; (3) 工作图设计阶段。设计出成功产品必须遵循五项原则: (1) 产品便于顾客使用; (2) 顾客买得起这一产品; (3) 产品便于零售商销

8、售; (4) 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 (5) 产品也是易于被制造出来。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和新产品开发方向成本不变,功能提高:新产品的美化和成套化开发成本下降,功能不变:新产品的微型化、节能化、标准化开发成本有所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新产品的多能化开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功能略有下降:新产品的低值易耗化开发成本下降,功能提高:应用新原理、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工艺管理的内容(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2)工艺方案的编制关键技术、工艺路线、经济效果(3)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规范文件: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4)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5)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的审定(6)旧工艺的改

9、进和新工艺的推广(7)工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完善(8)新产品试制的管理第五章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1、生产能力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 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类型设计、查定、现有。2、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第一、在使用中固定资产的数量; 第二、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第三、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3、 企业常用的生产能力指标: 年初生产能力; 年末生产能力; 全年平均生产能力。4、生产能力计算生产能力计算、负荷系数 P83 (重点) 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与方法 单件小批生产运作假定产品 定产品台时定额 (产品计划产量/ 产品计划产量)*台时定额量

10、 单一产品生产条件理论生产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时数设备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其中: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 全年工作日数每天工作小时数(1 设备停修率)标定生产能力 理论生产能力定额完成率工时利用率合格品率 多产品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计算A 代表产品法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B 假定产品法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4、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 一般有匈牙利法和分支界限法3、生产运作能力不平衡问题的对策 能力与需求的比较:余力的管理 减少劳动力数量; 缩减工作时间5、计划的主要指标(1)品种指标;(2)产量指标;(3)质量指标;(4)产值指标;(5)出产

11、期指标。第六章 运营系统的选址和布局1、厂址选择的程序:准备阶段现场勘察阶段评选和确定方案阶段2、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 P105 1、劳动力 2、交通 3、原材料 4、当地社会的生产协作条件 5、产品销售 6、法律 7、自然资源 8、科技3、厂址选择的基本方法厂址选择的等级评分法、物料运量比较法4、工厂总平面布置1)、厂区平面设计2)、厂区平面布置的原则 P102(1)以本生产单位为中心,保持厂区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2)合理划分厂区(3)在全厂范围内规划合理的物流路线(4)有利于安全和职工的健康3)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 生产活动相关图布置法;(重点) 物料流向图布置法。4)设备布局的原则1. 为生产经营服务原则 4. 立体原则 2. 最短距离原则 5. 安全原则 3. 单一流向原则 6. 弹性原则5) 设备布局的类型 工艺专业化原则布局 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 综合布局(综合工艺和对象) 成组技术布局6)设备布局方法“从至表法”:满意方案而非最优。(重点)第七章 生产流程的分析1、流程构成与流程图的绘制符号 各种流程图的绘制一般采用五个通用的标准符号。活动 符号 含义操作/加工 在工作过程中使物体发生变形、变质、组合或分解运输 移动物体使改变位置的活动检验 检查或化验物体在数量或质量上是否合乎标准停留 D 下一活动不能连续进行所发生的停留与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