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4573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元素”的活动,了解元素的概念。2、通过“寻找元素”的活动,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元素,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给元素找家”的活动,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学习的学科特点。4、通过“写元素”的活动,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教学准备: 学案:(附一) 多媒体:投影(附二)多种食品标签、自制元素符号卡片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

2、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于“元素”概

3、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理所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从花样繁多的表示方法到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从汉字的构成到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对学生而言接受并不是难点,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元素周期表是重要的学习工具,但对于“周期”二字的魅力学生还无从感受,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通过自主探究找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

4、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五、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引导

5、分层阅读,充分感知,培养自学能力,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分组探究,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不仅是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谜语:乌龟盖房子。拆了又盖。拆了再盖。(打三种保健品)广告: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设问:这里的钙、锌是什么?简述:这些元素对人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板书课题:元素猜谜。预测:很快有学生回答:钙中钙!新钙中钙!巨能钙!猜测并回答-元素!激发兴趣迅速进入课题活动一认识元素过渡:从电解水的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什么是元素?1、请大家完成学案相关部分内容。投影:“温故知新”部分

6、的答案填表一。投影:(1)所列举物质中的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物质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2、设问:同一类原子与元素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3、板书:元素概念。4、讨论:“一类原子”的含意5、组织课堂练习进入 对元素认识的探究。学生自我订正。完成学案中的表格一。分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思考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汇报结果,互相补充整合。带着问题读教材P73内容,画出重点。根据学案中的表二,认真分析,相互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共同归纳总结,形成认识。独立完成学案 课堂练习一。相互进行订正。回顾旧知,层层推进从微观结构入手,引导思路,使思维聚焦。养成读书解决

7、问题的学习习惯。用微粒的观点再次认识元素,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新知,反馈信息,及时纠错。活动二寻找元素过渡:经过人类不懈的努力,终于知道世间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我们一起从身边的的物质里找元素!讨论:元素与物质的区别。投影展示牛奶的标签。请同学们分组活动:1、在标签中找元素。2、在地壳中找元素。3、在生物细胞内找元素。4、在空气中找元素。5、共同在化学反应中找元素,说说自己的发现。提问:从以上活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整理。板书:元素的分布对投影的标签进行讨论,并发表不同的看法。逐步明确标签中的物质和元素。根据自己收集的各种食品标签、教材、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完成小组活动。将查寻结果在学案上

8、进行整理。分组活动,进行教材P73的讨论。交流、汇报。与老师一起归纳整理。依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建立学习的梯度。清楚区分物质与元素的不同。进一步感知元素的存在,学习看标签中的元素。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了解空气、地壳、生细胞内较多元素的含量。活动三给元素找“家”过渡:科学家把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按一定的规律进行了排列,这就是“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元素周期表,我们来给元素找“家”。1、观察颜色有什么特点?2、神奇的汉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6资料。投影展示:元素的分类。4、完成课堂练习二。整理并板书:元素的分类讨论、交流并汇报小组的发现。谈自

9、己的看法。学生很快发现周期表中颜色的不同和元素分布的特点。汉字名称的特点。讨论交流后汇报。阅读教材,明确元素的分类。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学生代表发言,全体学生共同进行评价。用发现的眼光看世界。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投影中的彩色“小房子”帮助学生学习。体现化学学科的分类学习的特点。活动四写元素(约10分钟)引入:同学们一起来看教材的图45图。设问: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是怎样解决的?1、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2、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三。3、师生共同改正学案中的错误。教师再次强调易错点。投影: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5、组织活动:(在学生进行几分钟记忆后进行)比一比,赛一赛 看图。自己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将重

10、点内容画出来。回答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所表示的意义。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相互对照教材进行检查,并指出错误及时改正。再按规范要求写一次!读、想、记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展开小组间比赛,相互激励。感受使用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暴露问题,及时纠错。重视使用、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必须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激发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益,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五快乐分享(约2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总结自己在知识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自我总结,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1、阅读“元素周期表”你还能发现什么?2、

11、P77第2、3、4题(附一)学案课题2 元素 学案姓名 班级 温故知新1、原子的结构 2、在原子中,质子数=( )数=( )数。但质子数( ) 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活动一、认识元素表一元素种类含该元素的物质(列举至少两种物质)共同含有的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归 纳氢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同, 就不相同。氧元素表二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101碳12原子666碳14原子686钠原子111211氯原子171717讨论:表中哪些原子是一类原子?课堂练习一、1、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A 、相对原子质量 B、核内质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2、下表中的

12、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粒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A88910B1010910C8898D11111210E12129103、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水(H2O)、氯酸钾(KClO3)、二氧化碳(CO2)中的氧原子统称为 。活动二、写元素课堂练习二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钠Na C、氟 f D、铝AL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名称:氢氧碳硫铁铝镁汞NCu3、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H (1)表示氢 ,(2)表示一个氢 3 H表示 活动三、找元素1、在空气中找元素。 含量较多的两种元素分别是: 、 2、在标签中找元素。 含量较多的元素是: 3、在地壳中找元素。 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分别是: 、 、 、 4、在生物细胞内找元素。含量较多的五种元素分别是: 、 、 、 、 我的结论:物质是由 组成的,不同的物质中可能有相同的 。 活动四、给元素找“家”课堂练习三、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硅元素是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